国家民族的概念,就算在西方,这个时候也是很淡薄的。
而这些万里迢迢跑到东方来的人,更是冲着钱来的。如果能在赚钱的同时兼顾本国的利益,那他们也是乐意的。可要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损害他们个人的利益,基本上有这种思想的人还是很少的。
约翰逊是濠镜澳议事会的人,相比杜琛这个濠镜澳总督来说,就更是侧重濠镜澳的利益。
惹怒了明国的后果,就是不能在濠镜澳待了,甚至被宣布为敌人的话,大员的荷兰人就是他们将来的下场,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张明伟稍微一威逼利诱之后,约翰逊的立场立刻便动摇了。
光是葡萄牙能和大明堂而皇之的做生意,把大明的商品贩卖到西欧,能赚多少钱这个远景,就已经让他那两眼全是钱了。
于是,他向张明伟告罪一声,然后便和杜琛说了起来。
任何人说话,都是有立场的。不同的立场,就算是同一个话,都能有不同的意思表达。
在约翰逊向杜琛传达时,他的屁股便立刻坐到了当大明藩属国的位置上,强调当大明藩属国的好处。
比如和大明贸易,能赚到无数的钱;
能买到大明的新式战船和新式枪炮,让葡萄牙从西欧各国中脱颖而出。
让大明军队驻扎,就能得到大明军队的帮助,有这么强大的帮手,以后葡萄牙还怕谁?
……
当然,他也不忘记强调如果得罪了大明的后果,就是濠镜澳待不下去不说,还可能像荷兰人一样被剿灭。如今大明还发兵去打吕宋,要灭西班牙人了,你杜琛不是最清楚了,至少这远东地区,谁能打得过大明?
这么一顿子说了之后,杜琛便也和约翰逊达成了一致意见。
于是,还是有约翰逊向张明伟说道:“大人,我们两人觉得能当大明藩属国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只是这个事情关系太大,需要向我们国王禀告才行。”
他们两人就算现在立刻同意,张明伟也不会答应,毕竟这两人最多是可以代表濠镜澳而已。
因此,听到他这么说,便明白了他们确实有诚意,事实上,这个事情他压根就不怎么担心,毕竟在这个年代,甚至在后世,拳头硬才是真理。
让葡萄牙人当大明藩属国,也只是能加快大明的海外国策而已。他们不答应,那也只是让这个过程稍微缓慢一些而已。
此时,听完了约翰逊的话之后,他便对约翰逊还要求道:“另外,你们葡萄牙还必须把远航的经验,包括各地的势力分布、海洋水文情况等等,都和我大明共享。为表现你们诚意,你们现在掌握的这些,要先贡献出来。如此,你们也可以从大明以最惠国待遇先收购我大明特产回去。”
约翰逊一听这户,开始还有点不乐意,不过听到最后面那话,顿时便连忙点头道:“尊敬的大人,如您所愿,我们很乐意表达出我们该有的诚意!”
对他们来说,张明伟这是等于用重金(可以购买大明特产)来换远航经验,只有有钱,啥都可以卖。
事实上,张明伟其实是非常重视这远航经验的,这对水师的远征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致框架谈出来了,细节方面,张明伟就不参与了,当即让鸿胪寺接手,继续和这两个葡萄牙人去谈。比如税费方面,军队驻扎方面,明人去葡萄牙的地方贸易问题,葡萄牙人购买军火的价格问题等等。
他们谈好之后,交崇祯皇帝御批,同意了便可以让他们回去禀告他们的国王。如果若昂四世同意的话,那这盟约便成了。任何一个环节不同意,那这盟约便不成。
而张明伟自己,则是时间差不多了,要领兵出征辽东。没办法,这么大的战事,崇祯皇帝依旧不放心别人,还是得让张明伟亲自去才放心。
这一日,在有意告知约翰逊和杜琛之后,两人也立刻赶到了京师城外去看热闹。
城外的军队,是从西南回来的两万步军,一万骑军。在经过去年放假回乡过年之后,他们再回来之时,精神状态明显更足了。
不管如何,去年的过年,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带着荣耀,带着赏赐回去,受到亲朋好友和左右邻居的羡慕,这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军人身份。
如今又要去打仗,特别是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兴国公麾下去打仗,在他们的眼里,那是去白捡军功的,士气当然就更是高昂了。
誓师出征,大明将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或骑马上路,或者上了火车。一队队的将士,都是盔甲鲜明,军容齐整。
约翰逊和杜琛两人,眼光还是有的,立刻看出了这大明军队的精锐。而且他们身为西方人,更为关注明军的武器。他们发现,明军将士们超过一半都配备了燧发枪。不管从哪方面看,这支军队就算放到欧洲战场上,也绝对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看着军队远去,他们对如今大明军力便有了更深的一份认识。无形中也加速了他们和鸿胪寺的谈判。
在张明伟领军出发之后,他们也很快谈完了盟约内容,然后没有丝毫耽搁,一边在明国敞开的收购商品之外,也把盟约内容加急发往濠镜澳,让那边派出快船,赶回本国去了。
………………
辽东这边,从去年内迁沿海居民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大规模的战事,只有和明军夜不收的一些交手,这对建虏摄政王多尔衮来说,是值得庆幸的。
因为从多尔衮的这个角度来说,辽东局势在他下了这个内迁决定之后,算是稳住了,再没有大的损失。
而且为了应对明军在沿海的骚扰,他在这两年中已经把农业重心往辽东内陆转移,甚至是之前几年才征服的索伦人地盘,也都开始开荒种田。
当然,就目前来说,其实最成熟的粮田所在,还是辽河平原。但是有明军的威胁,这里有很多地方就不是一个稳定的粮食收获点,比如海州附近。
但是,大清缺粮啊!
为此,多尔衮在海州驻扎了重兵,不但是扼守大清的南大门,而且还能在海州周边的粮田,也是能种多少就种多少。
这几年来,大清一直受限于粮草物资的紧缺,这个情况,必须要有所改善才可以。
按照多尔衮的计划,他就是准备休养生息几年,积蓄起足够的粮草物资储备,等到那时候,就有底气继续和明国去过招了。
这不,多尔衮甚至都亲自出了盛京,在范文程这个农事官的陪同下,去外面视察了庄稼情况。
不得不说,汉人天生就有种田的天赋。特别是这个范文程,能文能武,上马能砍人,下马还能种田。以前有洪承畴在的时候,还看不出他的能耐,可如今,算是让多尔衮发现了,觉得当初皇太极重视范文程果然是没错的。
“之前连年战事,如今终于有丰收的一年了!”站在田间地头上,多尔衮感慨地说道。
大清想要点存粮,还真是不容易啊!
只要有了粮食,这一年来,特别是这半年来,大清这边时不时就有的叛逃就会少很多。
因为他心中清楚,大清治下的那些外族人,在明人的勾引下,会有叛逃去明国那边,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吃不饱饭。
而如今快要收获粮食,到时候外族人也能吃饱饭,士气就能稳定,这就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了。
边上的范文程听到他这话,稍微犹豫了一会之后,还是开口向多尔衮说道:“主子,奴才心中有点不踏实,感觉今年有点太顺了。”
“嗯?”多尔衮一听,倒也没有生气,因为他也有这种感觉,同样有点不安,便问道:“你是什么意思?”
范文程琢磨了一会说词,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主子,这几年来,明军每年都会找我们大清的麻烦。按理来说,今年一直还没有,奴才就觉得有点不安心,不知道明军什么时候会来找我们大清的麻烦!”
听到这话,如果多铎这样的,可能就会说:“来便来,怕什么?”
而如果是代善的话,也会不高兴,明军不来找麻烦,那不是挺好的么?难道谁的骨头那么贱,不被明军找点麻烦就不舒服了?
不过多尔衮和这些人都不一样,有那种忧患意识,听了范文程的话之后,点点头说道:“是啊,明军今年还没有动静啊!”
不知不觉间,大清和明国之间就攻守异势,变成了大清这边是被动防御的局面了。
仔细想来,还是地形决定了。辽东之地,非是龙兴之地啊!
抛开杂念,多尔衮便又说道:“担心是没用的,为了保证粮食的收获,我会再派人马集中海州,鞍山驿堡以及辽阳等地。只要粮食收到了口袋里,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范文程听了,心中就是有点担心这个,不过多尔衮有考虑到,他便恭维道:“主子圣明!”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