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辰回到长城内,就开始布置伏兵和挑选反攻的精兵,曹参带精兵两万,晁勇、马一超任副将,到西北面的山麓设伏去了,杜青云、袁英则挑选精锐骑兵三万,全副武装,等待时机一到出城关正面破敌。
陈郗、樊哙、郦琰两路军的将领先后撤回长城关内,与大军汇合,留守在贺兰关的五万兵马激战了一个时辰,只损伤三千人,却斩敌一万,可谓不小的战绩。
东方红日奋力崛起,晨曦射来,霞光万道。
刘禹辰站在长城烽火城楼上,城楼东、西对称,面阔三间,周围有廊,三层歇山顶高六丈,气势雄伟。
关城四隅有角楼,高两层,形如碉堡。
远眺着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山的西端,就是西域荒漠和茫茫草原,中原的边陲所在,古往今来,多少异族与中原人的征战在此发生。
他的身后,站立着张良、墨兰、上官鸿、吴清庵、诸葛玄奇、甄子阳、端木清、韩月如几人,由于武将全部去调动兵马,准备迎战去了,唯有这些文谋和客卿跟在汉王身侧。
远远眺望,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着,越群山,经绝壁,蜿蜒盘绕,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无限延伸,气势雄伟,令人惊叹。
史书记载:“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
长城最早修建于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战国七雄混战不休,无暇北顾,使草原上游牧民族得以发展壮大,不断掠夺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和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燕国北界有东胡,当时这三国还是步兵和战车,行动缓慢,战斗力低下,日行三十里,根本就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进攻,于是开始修筑烽火台和长城防御。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此处陇西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
刘禹辰身处在历史环境中,两年下来,整个人的思想已渐渐同化,仿佛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登楼眺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想到江山美人在手,睥睨天下英豪,心中无比开阔,感慨道: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碧海群山立,西带黄河落日明。
且勿却胡论功绩,英雄造事令人惊。
贺兰关塞阻胡虏,立马西疆第一峰。
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
千里堡堠传烽火,出塞山川作势雄。
百万空弦嗟往事,一统山河翱飞龙。”
周围的谋士客卿听了汉王的诗句,浑身热血激动,心涌澎湃,涌起震撼之感。
张良、上官鸿、吴清庵、诸葛玄奇、甄子阳等人咀嚼这诗文,深受鼓舞和激励,被诗的雄浑气势所折服,而墨兰、端木清、韩月如三女眼眸更是异彩连连,泛着星光,融入这股英雄气势中,有些迷醉了。
“报——”一名斥候从角楼下奔上石阶,急促道:“启禀汉王,匈奴大军已经纠集完毕,正朝着青铜峡进发,一个时辰后,先锋人马就能抵达长城外,与城外的骑兵汇合了。”
“匈奴大军有多少兵马?”
刘禹辰转过身,皱起眉头问道。
“回汉王,匈奴分有前、中、后三路军进入峡谷,每路至少五万人,总共不下十五万人马,目前第一路军已经进入青铜峡!”
刘禹辰闻言大喜道:“太好了,二十万兵马,已经是匈奴和西域联军的精锐主力了,以目前敌军的总兵力,至多有数万人驻守在后方守护粮草,照顾伤员,等主力全部过了峡口,断了匈奴的后路,敌军阵脚大乱,到时候匈奴无粮草补给,士气低沉无心恋战,自然就要逃命了,那时就是我汉军全歼匈奴和西域联军的时刻了。”
就在汉军商议如何反击匈奴大军的时候,冒顿单于率领第二路军已经进入了青铜峡,大将、都尉、大当户、骨都侯、及千户二十四长跟随在单于王左右,亲军护卫个个彪悍凶猛,在前后左右以娴熟的步伐保持着一致的步调随护前行,浩浩荡荡进入峡谷内,朝着长城的方位进发。
埋伏在峡谷两端的悬崖墙壁上的神机营将士,没有陈平下令,一动未动,军纪严密。
陈平端着望远镜俯视下方,刻画草原萨满图样的大旗迎风招展、猎猎有声,队伍中央一只马队队列雄浑威严,马刀枪闪烁着锋寒的光芒,杀气弥天,显示出这支队伍地不同寻常和彪悍善战。
陈平看到了冒顿单于的座驾以及周围的护卫架势,隐隐猜到了冒顿单于,但他仍没有下令伏击,因为一来没有把握全歼了下面的人马,二来还有第三路大军尚未进入峡谷,除掉单于不是目的,草原还会有新的单于顶替,只有消灭匈奴主力人马,大伤匈奴的元气才是根本。
等第二路匈奴联军过去半个时辰,第三路匈奴甲骑浩荡进入峡谷,毫无防备地途径青铜峡,这是最后一波人马了,陈平传令道:“点火炸山!”
军令传出口,片刻之间,就听的轰隆隆一阵炸响,地动山摇,仿佛整个山谷就要崩塌了一般,岩石山体呼啸崩落,砸向山谷内的匈奴骑兵。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