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 第五百八十三章:兵分两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爷…”
    孙云鹤才刚离开,管家就立即冲进来,扶住了摇摇欲坠的常万达。
    “老爷,您怎么样?”
    “朝廷这是要办晋商!”常万达高声大喊,扑倒在地,“要变天了,晋中要变天了!”
    “还有皇商会,杭州、济宁、蓬莱、苏州、大同,现在又是畿辅和山西!”
    我的天,这位皇帝好大的算盘!
    常万达在心里惊呼一声,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连声道:
    “快,快去将近些年我常氏与关外西虏的茶马交易账簿,全部送到督办司一份。”
    管家不明所以,常万达见他还在犹豫,再没了什么心情解释,几乎是直接吼了出来:
    “快去,你快去啊!!”
    看见往日性格镇定的老爷眼下变成这副疯样子,管家也是意识到事情到底有多严重,当即转身去办。
    望着空荡荡的正厅,常万达喃喃道:“希望还来得及,希望还来得及吧…”
    随即,他望向京师方向的眼神,充满了恐惧。
    第二天,常氏高调加入杭州皇商会的消息,风一样的传遍了张家口,听见的商人无不是瞠目结舌。
    这还没完,常万达直接以帮助官府赈灾的名义,向督办司捐赠了五百万两白银。
    在无数人不解的目光背后,是常万达日夜的烧香拜佛,日夜的祈求这还有用。
    ......
    “这常万达还算识相。”朱由校看着一脸憨态可掬样子的孙云鹤,道:
    “这次下去你有功,到镇抚司领赏吧!”
    “谢陛下,谢陛下!”孙云鹤一脸喜色,却是连头也不敢抬,躬身倒着退了出去。
    常氏在关外的贸易对朝廷来说很重要,这也是朱由校留下张家口这一支的原因。
    张家口常氏经常与察哈尔部进行茶马交易,加上大德玉号的口碑,双方已经形成一种潜意识上的互惠互利。
    想彻底收服草原诸部,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朱由校迟早是要跟他决战的。
    决战,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波推上去就行了,在推上去之前,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察汉浩特距关内太远,根本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哨骑走不到那么远,密探不是蒙古人,又很容易被发现。
    所以朱由校一直在想别的办法,搞清楚察哈尔内部的动向,好随时准备趁火打劫或是别的什么。
    其实商人也不是全无作用,加入皇商会的就是各有其所用。
    登莱的宋柄实,就是在推行新盐法之后在替朝廷管束地方盐商,大同的曾良玉,主要负责与臣服后的左翼诸部茶马、铁器贸易。
    而且商队除了行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即打探消息。
    每家商人都有其主要经营的地方,大同的曾良玉就只能打探到左翼,再往远走,反而惹人怀疑。
    朱由校这才想到了常与察哈尔交易的张家口常氏,这一支常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打探察哈尔内部的消息。
    在草原上,就连边军的精英夜不收,可能也不如一支关贸商队掌握的消息要多。
    现在这个时候,没有确切而且精准的消息来源,干什么都是慢人一步。
    如果想走在所有人前面,就必须要考虑周全。
    朱由校的目光落在了王朝辅身上,道:
    “告诉孙云鹤,盯紧常万达,察哈尔的消息,从今日开始,全都要报给朕知道。”
    “去山西那两个怎么样了?”
    ......
    办了常氏以后,胡士广和许为京两人的确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本来不错的名声现在变臭了。
    的确,两个人也都觉得这事办的不光彩,最近这几天一直没出驿站。
    平日里晋商的钱收了不少,可到了这种时候,却摇身一变,直接变成钦差下来主事。
    可现在性命攸关,已经顾不得那么许多。
    两人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必须得合为一家共同应付眼下极为艰难的局面。
    在此之前,他们想过各种办法,都觉得不太可能成功。
    晋商几大家,在晋中已是根深蒂固,这次能出其不意打掉一个榆次常氏,并不代表接下来就会顺风顺水。
    在太原这几日,他们各自去联络往日的门生故旧,都是处处碰壁。
    原本头几日还好,都以为是许为京睚眦必报。
    可近日京师关于朝廷将要严办晋商哄抬粮价,与西虏通款的消息传来,这两相一联系,谁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虽说没理的是晋商,可胡士广和许为京办的事儿倒也不好听。
    说到底,你们也是拿了银子的,怎么能翻脸不认人呢?
    “怎么样?老兄。”许为京坐在凳子上,看见胡士广回来了,赶紧起身询问。
    “唉!”胡士广叹了口气,坐下来咕咚咕咚的喝凉水。
    见状,许为京也就明白了,不再追问,只是坐下来的时候,显得有些丧气。
    第一步办的是挺漂亮,可是接下来就难了。
    现在消息传出来,下头的人全都抱成一团,他们已经无处下手。
    这几日,两人到处联络亲朋好友,可无一例外,人人都是满脸的恭维和假笑,实际上冷淡异常。
    阁辅的身份摆着,晋商们不敢招惹,可这种潜移默化的孤立,才是最让人感觉无助。
    不得已,两人将目光落向了百姓。
    诸如佣工,以及平日接触各种职业的百姓,对灾害和商人囤米大多都有切肤之痛,只求温饱太平。
    那事以后,虽说在山西官场和士林当中,两人的名声已经臭不可闻,然而在佣工和百姓心中,他们却成了为民做主的好阁老。
    何况天启一朝,免赋役、奖垦荒、重兵武等新政策,也实在比那些一毛不拔的商人要好了太多。
    百姓虽然易受蛊惑,可应该支持谁,他们却是十分清楚。
    为此,胡士广和许为京兵分两路。
    胡士广去找当日那个佣工,着力于联系山西各地与其境遇相同的佣工,特别是要争取那些终年为别人耕田,自己连一口饱饭也难的佃农们的支持。
    许为京则是继续充当那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和当地官员、豪商们周旋。
    阁辅的身份摆着,想必还是会有不少人登门拜访要挣个出身,就可以从这些人身上下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