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非当警察 - 2274 胜利的曙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人在坦克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十年间从最开始的一号坦克,到现在的五号坦克,进步速度令人惊讶。
    五号坦克的研发始于1938年,最初方案还是20吨级,和四号并没有拉开差距。
    年初俄罗斯军队开始大量装备t34, 给德国装甲部队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德国人也不得不修改方案,五号的吨位从20吨提高到30吨,再到更高的40吨,吨位越来越重。
    吨位越来越重,需要消耗的钢铁也越来越多, 德国的钢铁生产能力, 跟南部非洲和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南部非洲和美国可以肆无忌惮提高吨位增加防御力, 德国人却做不到,40吨几乎就是极限。
    最终版本的五号坦克,和南部非洲的“豹”式坦克性能指标差不多,倾斜装甲,高射机枪,铸造式指挥塔,装甲裙板等等。
    值得一提是五号坦克虽然使用的是75毫米坦克炮,威力却不弱, 精度也不错,贯穿能力比88毫米的kwk36l56火炮更高。
    和对技术充满热情,善于吸收先进经验的德国人相比,美国的坦克设计远远落后,以1941年的标准来说,谢尔曼都不是最出色的, 巴顿肯定不喜欢。
    按照巴顿的标准,“豹”式坦克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坦克。
    如果让巴顿选择,甚至连“虎”式都不用,装甲部队只需要装备“豹”式就足够了。
    这也是美国组建装甲部队的思路, “格兰特”本身就定位为战场多面手,实际上却造了个四不像,用来攻坚攻击力不足,用来防御防御力不足,用来侦查速度不够,看来看去只有警戒靠谱一点,毕竟德国人不可能无声无息干掉“格兰特”。
    德国人要大量装备五号坦克还有得等,毕竟制造一辆五号坦克消耗的资源,是四号的两倍以上,德国的工业能力不允许德国人大量制造五号。
    南部非洲的“豹”式坦克,保有量已经达到一万辆以上,德国工厂就算现在开足马力,也不可能生产出足够的五号装备部队。
    坦克的生产能力和保有量是两码事,毕竟战场上还在不停地消耗。
    “豹”式坦克的消耗量很低,毕竟南部非洲的装甲部队都没怎么打过仗,严格来说,第17师是南部非洲装甲部队在北非战场的第一次整体作战。
    梁昊态度很谨慎, 作战之前首先对艾斯纳姆进行充分侦查。
    结果让梁昊很不开心。
    隆美尔更谨慎,艾斯纳姆德军在重创美国第2军之后连夜撤走,根本不给盟军报复的机会, 这个策略很完美,达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效果,盟军要从西线向德意联军发起进攻,需要时间调整部署。
    这个结果让亚历山大很高兴,西线暂时失去进攻能力,东线英军就可以自由发挥,蒙哥马利已经迫不及待了。
    经过长达两年的作战,第八集团军现在实力空前强大,蒙哥马利手下拥有10个师和4个独立旅,总兵力为23万人,坦克1440辆,火炮2311门,飞机1500架。
    和蒙哥马利相比,隆美尔布置在东线的部队只有4個德国师和8个意大利师,总兵力约8万人,坦克540辆,火炮1219门,飞机350架。
    从人数上就能看出来,德国大本营给隆美尔的支持力度大大降低,正常情况下12个师总兵力大约在18万人左右,现在居然只有8万人,这意味着隆美尔近半年内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补充。
    这也正常,小胡子现在把所有精力动用在击败俄罗斯上,给隆美尔的援助自然就会减少。
    以德国的实力,还不足以坚持两线作战。
    更何况现在还不是两线,别忘了希腊方向还有威胁,小胡子必须安排一部分兵力用于防备盟军可能的进攻。
    现在小胡子是孤掷一注,如果能击败俄罗斯人,那么轴心国主力就可以掉头南下和盟军决战。
    如果不能,那么就德军就只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丧失战场主动权。
    这也意味着被动等死。
    参考东线德军的部署,蒙哥马利决定从阿拉曼西南地域向西迪哈米德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德意联军东线部队压迫至沿海一带,配合海军予以歼灭。
    这个计划并不是蒙哥马利原创,而是前尼罗河集团军总司令韦唯尔在任期间制定的。
    韦唯尔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北非英军和德意联军的实力差距太大,韦唯尔空制定出计划,却无力付诸实施,结果让蒙哥马利捡了便宜。
    蒙哥马利也是很谨慎的,在战役发起前通过部队伪装和错误情报,使德军对英军的进攻方向和战役发起时间做出了错误判断。
    9月13号,在这个西方人普遍认为不吉利的日子里,北非英军向德意联军发起进攻。
    德国人的情报工作虽然并不好,隆美尔还是做出了正确的布置,德意联军采取纵深梯次配置,依托支撑点式环形防御,和大面积布雷相结合的坚固防线,阻滞和粉碎英军进攻。
    这个战术是有效的,蒙哥马利在之前虽然派出飞机对德军阵地进行了三天的轰炸,战役发起前又进行了半个小时的炮击,不过英军在突破了德意联军的前沿阵地之后,进攻速度就开始放慢,整整一夜都没有击穿德军防线。
    隆美尔确实很过分,安排在第一线防御的部队全部都是意大利人,德军部署在纵深阵地。
    意大利军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都有问题,隆美尔为了增强德军部队的实力,将德意联军所有坦克都集中配备给德军部队,油料也被集中起来,意大利军队装备的军车,甚至都因为缺少油料无法启动。
    对于隆美尔来说,意大利人唯一的作用是警戒,提醒德军即将遭到英军的进攻。
    蒙哥马利手下的坦克虽然数量更多,隆美尔手下的反坦克炮也不少,而且蒙哥马利对于装甲部队的使用有问题,不能发挥出装甲部队的全部战斗力,这就让进攻英军步履维艰。
    不同环境下,装甲部队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样的。
    俄罗斯战场那种残酷的城市攻防战,装甲部队必须和步兵互相配合,才能保证装甲部队不会遭到无谓损失。
    北非这边是沙漠戈壁,坦克手油门一脚踩到底可以随便飚,伴随步兵也就失去意义,严重拖累装甲部队的攻击速度,继而影响到英军部队的攻击效果。
    这要是换一个对装甲部队理解更深的将军,放弃步坦协同,把所有坦克集中起来重点突破,虽然会遭到一定损时,但肯定可以攻破德军阵地。
    战术顽固不化的结果很严重,整整四天,英军都没能攻破德军阵地,仅仅向前推进7英里。
    这当然也和第八集团军的配置有很大关系。
    第八集团军人数虽然多,大部分部队都是英印部队,这就决定了第八集团军的上限不高。
    武器装备再先进,也得看使用武器装备的人是什么人。
    战役发起之后,第八集团军右翼的澳大利亚第9师进展顺利,顺利突破前沿阵地后,接下来是德军布置的雷区。
    负责排雷工作的印度第四师。
    众所周知,排雷是个辛苦活,危险不说还没多大功劳,其他部队报战功都是俘虏歼灭多少多少敌人,击毁多少多少坦克,缴获多少多少物资。
    负责排雷的部队是排了多少多少颗雷——
    我看你就像个地雷。
    和狂飙猛进的澳大利亚部队相比,印度第四师排雷的进度就像是蜗牛在蠕动。
    德国人也过分,雷区的纵深超出预料。
    第四师的工作也不彻底,在一块被第四师宣布安全的区域,一辆新西兰军队的汽车被地雷炸毁,车上的三名军人全部死亡,这件事甚至引发了两支军队的口水战。
    新西兰人怪印度人工作不负责,地雷还没有排干净就宣称是安全区域,这简直就是谋杀。
    第四师的士兵是印度人,军官都是英国人,英国人也擅长甩锅,把责任甩给狡猾的德国人,又抱怨排雷的工作太繁重,没有适合的工具,部队官兵对于排雷工作的抵触很高等等。
    口水归口水,部队的进攻不能停。
    左翼的印度第11师在进攻鲁韦萨特岭的时候,遭到德军顽强狙击,部队损失惨重,在损失达到百分之五的时候,不得不撤出战斗。
    接手的第10装甲师在进攻的时候,又遭到德军装甲部队的迎头痛击,部队装备的“格兰特”和“斯图亚特”全部损失殆尽,其中很多是被英军主动抛弃的。
    “格兰特”坦克跟南部非洲坦克相比差距巨大,英军装甲部队官兵无比痛恨“格兰特”,所以在遭到德军攻击的时候,就主动将“格兰特”抛弃,这样部队就可以换装南部非洲坦克了。
    蒙哥马利对这种情况心知肚明,却没有太好的办法。
    英国政府试图找平衡,士兵们却会用脚投票。
    美国人把部队现役的坦克卖给英国,这难道会是好心,美国人什么时候这么高尚了?
    现在蒙哥马利终于明白了,要击败德国人还得依靠澳大利亚军队。
    于是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休整还不到24小时的澳大利亚第9师重新回到前线。
    澳大利亚部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毕竟装备的是南部非洲坦克。
    第9师回到前线后,顺利攻破德军阵地,第八集团军终于得到了突破点。
    不过紧接着,第9师就遭到德国第7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的夹击,战况焦灼。
    真正的拐点来自9月21号。
    前面说过,隆美尔北非军团的补给严重不足,尤其是油料。
    坦克部队作战对于油料的依赖是很严重的,从13号战斗爆发到21号,北非军团的油料已经即将耗尽,隆美尔一天五个电报请求运送更多油料支援,最终等来的却是油船被击沉的消息。
    第八集团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地中海舰队也加大了对意大利本土和北非之间的封锁,巡洋舰和驱逐舰24小时不间断巡逻,保证没有任何一艘船抵达北非。
    小胡子知道隆美尔的情况,督促胖光头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对北非军团的补给。
    意大利的油料也已经下降到危险线以下,强大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因为缺少油料连门都不敢出,就算有油也因为缺少护航力量,要时刻面对盟军战舰的威胁。
    纵然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胖光头还是派出油船,试图在夜间向北非送油。
    胖光头现在还没有对小胡子彻底失望,只要俄罗斯战场没有决出胜负,轴心国就有胜利的机会。
    如果隆美尔在北非失败,那么盟军随时可以在意大利本土登陆。
    跟英印部队相比,皇家海军还是靠谱的,毕竟大英帝国就是海盗——海洋起家。
    油船被击沉,为隆美尔北非军团敲响了丧钟。
    缺少油料的隆美尔,不得不减少装甲部队出动的频率。
    这是饮鸩止渴,隆美尔最擅长的就是运动战,一旦待在原地被动防守,隆美尔迟早会被蒙哥马利活活推死。
    既澳大利亚第9师之后,23号第30军终于从中路突破德军阵地,将德军防线从中间切开,首尾不能兼顾。
    25号,第13军也从南路突破德军阵地,德军开始后撤,战役向着蒙哥马利最初计划的开始发展。
    隆美尔不甘心失败,组织第21装甲师和第90轻型装甲师向第30军发起反击。
    这次反击彻底失败,从埃及境内及时赶来支援的南部非洲第21师及时堵住缺口,彻底粉碎了隆美尔反扑的希望。
    到27号,隆美尔手下可以使用的坦克只剩下200辆,不得不全面撤退。
    此时第八集团军还有大约800辆坦克没有投入使用。
    所以真不是隆美尔打不过蒙哥马利,而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隆美尔拥有的资源太少了,对面也不是蒙哥马利一个人,而是盟军这个整体。
    撤退过程中,还有各种插曲出现。
    为了尽可能保存实力,隆美尔将所剩无几的油料全部集中起来供应德军部队,意大利人再次被抛弃。
    蒙哥马利这时候全力以赴,派出所有飞机,对正在撤退的德军进行狂轰滥炸,和澳大利亚第9师作战的德国第164师全军覆没。
    奉命断后的意大利第10军也大部被歼。
    整整两年,北非战役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