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第二百七十九章 连土夫子都恶心的古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九章连土夫子都恶心的古墓
    “里外都湿?”
    一说这话,张楠这手上正洗着壶呢:自来水冰冷刺骨,快速流过的水流都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可不单单是因为冷,还因为随着王德顺的话想起了些让人倒胃口的事,还和这水有关!
    “还不就是象鼻山过去嵊松线下坡那段剡溪内江给整的,那一块地下水位特别高。粮食局把仓库放在路上坡,不过下坡那是归三斗桥村管。
    村子里正修机耕路,他们的村长和我认识,看我那调了台挖机,就想着要我们帮忙把一段土坎给挖开,这样机耕路能缩短不少距离。
    我这也不好意思推,人家都给出柴油,还往工地送了不少菜。
    这想着也就一两天的功夫,就把机器给调过去了。”
    张楠对那边也熟,因为那条公路是沿山脚而建,这公路上沿一路过去十几公里到处都是古墓,以两晋南北朝和唐宋墓为主——只要一动土,基本都会有古墓被发现。
    三斗桥村距离县城不是很远,而且如今熟人出面要帮个忙,这一般也会与人方便,没像20年后那么现实。
    要是20年后:要用挖机没问题,60型行价每小时140元,童叟无欺!
    张楠一边听着,一边把执壶彻底洗干净,接过妮可递过来的几张餐巾纸随意擦干,把壶往边上一放。
    “那块地方有古墓,这倒是奇了。路上沿那块不奇怪,下坡那里往下挖上两尺估计就都是水,哪个笨蛋会把墓往那造。
    这不光是脑子进水,房子都进水!”
    那段内江其实更像一小块沼泽,就是块低洼地:自从60年代剡溪河道大改造,剡溪干流已经从新修的外江走,原本的内江就成了个浅湖,据说里边的鱼倒是挺大,味道也不错。
    “就是呀,谁都没想到那能挖出古墓来。不过后来听当地看热闹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听说那段内江其实是清朝时一次发大水后才有的,以前那块也应该是农田。
    那个小土坡这么一算,比现在的地势看着要高不少。
    那条机耕路一边要垫高,还要把土坡给豁开,结果往下一挖就挖出两具大棺材,棺材板都有这么厚!”
    王德顺边说,这手上还比划了一下,至少有个十二、三公分!
    “外边有没有包三合土?”
    “没,就两个砖头墓炕,两座大棺材估计就是给直接吊装进去的,墓炕高度很低,都贴着棺材顶了。
    棺材就让水给泡着,乌漆墨黑的。文管会那帮人胆子也大,直接开棺,结果撬开一座就停了,赶着找地区里的人帮忙。
    这棺材里面也全是黑乎乎的水,还泡着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看着连棉被都还在。那个张恒当时就说里边泡着具湿尸,几百年没烂那种。”
    不是说酸性土壤会腐蚀掉所有有机物吗?
    张楠估计那两具棺木的木材可能是楠木、柏木一类,而且密封程度非常好,下葬时间又可能是在冬季——结果等到冬季过后的那个汛期发大水,这剡溪改道,导致该处地下水位发生巨大变化。
    地下水位快速抬高,墓葬很快渗水。
    酸性土都会变得不酸,加上一系列说不明白的化学反应,棺木同尸体就都保存了下来——这就是张楠打死不碰的第二种墓葬:棺木外头泡水的!
    外边泡水,这棺木里边也会有棺液:里外都湿,避之不及!
    这类墓葬里边不是没有随葬品,而是这类墓葬一般都是明清墓,棺材里边衣服、被子倒是不少,不过值钱的最多有点小首饰银器、玉器——同需要花费的力气和代价而言,对考古队、文管会有意义,单对个古董商、土夫子而言就可能不合算。
    而且爷爷在世时就聊到过这种墓葬:平坟时碰到过——一接触那些说不上来的棺内液体,这皮肤都会稀里糊涂发痒溃烂,医治起来还特别麻烦!
    赤脚医生把这叫中了尸毒!
    刚才张楠问王德顺“有没有包三合土”,因为那种棺材包了三合土的墓葬张楠更加不会去碰,连看热闹的心思都没!
    棺椁包三合土的墓葬一般称为浇浆墓:墓葬木棺外包由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
    这种墓葬与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开,常常需要动用切割机、大榔头和凿子。
    而且棺椁连着外边的三合土就是一整块,常常会有个十几吨重!
    浇浆墓到了元代时才出现,在明代和清早期逐渐盛行,之后越来越少——明代的最多。
    因为浇浆墓的封闭系统比较好,下葬时墓里面还常常会放中草药来保护尸体,因此浇浆墓里面的尸体不容易腐烂。
    不少出土的浇浆墓内会发现保存完好的尸体、丝绸制品,有些刚出土的古尸都还会保持弹性。
    不过由于氧化作用的影响,浇浆墓中出土的丝绸常常一见到空气就变黑氧化,保存完好的尸体也会很快腐烂,因此浇浆墓中发掘出的墓葬品保护难度很大。
    而且浇浆墓外边看着很干,但棺木里十有八九会有恶心至极的棺液:别说普通人,连盗墓贼看到了都想吐!
    张楠是连千年前干尸身上的华贵织锦都不要,对湿尸身上的丝绸什么的更加不会要!
    碰到这种墓葬,懂行的人要是不会碍着自己的活,就会通知公安或文管会:自己处理都麻烦,太重、太大、太坚固!
    文管会的兄弟们,赶快帮忙来把东西搬走!
    当然也有不懂行的,结果花了大力气,最后不单单白忙乎一场,还把自己恶心了个够呛!
    零几年那会,张楠就碰上过这么一回:一工地挖出一座巨大的浇浆墓,包工头和张楠原本就认识,那人就给自个打电话去看看。
    张楠一到看着直摇头,告诉包工头还是给公安打电话得了,反正可以先在边上开工,耽误不了工期。
    结果那人不听张楠的劝,都特意调来了破碎机,硬是把厚得像城墙一样的三合土给砸开!
    棺外有椁,椁外包浆,包浆外砌砖室,砖室外再包浆,五层防护极其坚固!
    最后嘛!
    张楠站在土坎上看了回热闹,而且决定如果下次再碰到这种墓,连热闹都不去看!
    那包工头和干活的工人是几天都不想吃饭,给恶心的...
    ......
    这边张楠让林明把执壶给收起来,打算去看那面铜镜,因为按照王德顺的描述那面镜子尺寸都有20多公分,而且背面纹路非常漂亮,这样的铜镜在剡县不是没有,但也很少见。
    三国铜镜,这个尺寸的绝对有收藏价值。
    就不用王德顺送了,反正也闲着就去看看:不单单看铜镜,那里也算是张楠的一处产业。
    建筑公司办公室不在工地,有专门的办公地点,也在城南。
    王德彪一成立公司,就按照张楠的建议也搞了块地——不过没造房子,因为那原本就有,从供销社手里转过来的。
    供销社这会财大气粗,不仅仅地盘占得多,还造了新的办公楼,在城南原有的一处两层办公楼加大院就空着样老鼠,连当仓库都不需要。
    既然能换现钱,供销社很高兴出手。
    至于建筑公司不造房子,一是没那功夫、暂时够用就行;二是王德彪同张楠有相同的想法,公司总部将来会搬到杭城,生意做大就得这么干。
    至于剡县这,留个分公司就行了。
    一到地方,常常的一排两层楼房,单面办公室,估计是70年代造的。
    大院子里停几辆8吨的长挂车都没问题,挺大。不过这会就停着辆6吨的平板拖车,带一吨小型吊车的那种,用来拖运那辆挖掘机。
    有点像20年后常见的“宝马拖拉机”,很实用的一种拖车。
    而且这样带吊车的拖车使用起来很灵活,按照王德顺的说法,就这些天就已经连车带驾驶员租出去好多回了。
    运大型花木、短途运输一些几百上千斤重的设备...这台拖车最合适。
    “租金够油费就行,别太狠了。”
    听到张楠的话,王德顺道:“来租车的基本都是国家单位,私人的都还没,搞好关系嘛。其实我都没收钱,就要了点油票。”
    和友好单位搞好关系很重要,如今就是人情社会,人好我好大家好——别人大事上不敢给你找麻烦,要是自个太小气,天晓得人家会不会在些小问题上给你添堵。
    院子里还种着几棵大广玉兰,甚至还有十几棵挺大的樱花,胸径都比张楠的大腿粗!
    这地方张楠知道:当樱花开的时候超级漂亮,就像一片白雪一样,整个剡县再找不出这么大的樱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种的。
    樱花日本人喜欢,张楠不喜欢日本,但对樱花没偏见,就是棵树而已。
    没急着上楼,反而走在围墙边的一排大树前。
    “德顺,当初买院子时这些樱花有没有算钱?”
    “供销社那帮人精明的很,算了我们150块钱一棵,就和抢的一样!”
    说到这王德顺肚子里还有怨气。
    “还行,这么大的樱花很难得。”
    “对了小张,我看你那个山庄里漂亮的花木不多,这会正好可以种大树,你要喜欢我给你挖出来种别墅那去,过个两三年就超级漂亮。”
    等的就是这句话:其实张楠可以直接开口,建筑公司说白了就是自个的,包括这些大树。
    “那好。你再帮我去看看哪有漂亮的大型桂花树可以出售,最好上百年树龄的,丹桂最好,金桂也凑合。往哪种你自个拿主意,不要占了以后造房子的地方就行。”
    王德顺一听,道:“放心,你那的规划德彪带我去看过,心里有数。对了,剡山小学里有棵五六百年树龄的金桂,要不要我去想想办法?”
    张楠哈哈一笑,道:“校长同志估计会赶来我那骂人,我读书时她可教过我,骂起来没压力!
    还是算了,等那边重修校舍的时候再说。”
    说着这就上楼,到了办公室里王德彪从抽屉里拿出那面铜镜,张楠一看眼睛都亮了一截。(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