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 第928章 南下与接见(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月初五,大军行至奢延水畔。
    及至此处,多为丘陵山区。虽有秦直道可供通行,但年久失修之下,并不好走,于是邵勋下令停驻休整两日,他趁机接见各地酋豪。
    此处有一个匈奴军垒,曰“扶苏堡”,四面石崖,据山甚险。
    城池不大,周长不过五里余,因附近有扶苏冢、蒙恬冢而得名。
    堡内有七八百户军民,半氐羌、半匈奴,因大势已去,遂投降。
    邵勋令于此置县,曰“绥德县”,隶雕阴郡。
    此郡下辖肤施(今榆林鱼河堡)、绥德(今绥德)、阳周(靖边县杨桥畔镇)、奢延(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四县,治肤施。
    雕阴南边仍为上郡,辖高奴(今延安)、平都(今子长市附近)、定阳(延安东南,延长、宜川中间,为杂胡聚居地)、甘泉(今县,因城南有美泉而得名)、直路(今富县),治高奴。
    至此,上郡析置完毕。
    新秦、雕阴、上三郡十二县,东汉年间基本就废弃了,而今全是胡人,恢复起来并不容易。
    邵勋在新设的绥德县接见酋豪,过来的除了匈奴、鲜卑(白部鲜卑余孽)、氐羌之外,还有诸多杂胡。
    这些杂胡已经搞不清楚族属了,更像是血统上的大串子。别说晋朝了,匈奴都弄不清楚他们是什么玩意,偏偏数量还很庞大,最后干脆以地域命名,比如“定阳胡”——一河之隔的西河郡也有类似现象,比如“石楼胡”。
    “昔年我自洛阳回返,曾斩杀陆逐延,他是你何人?”邵勋看着一位名叫“陆逐干”的汉子,问道。
    “乃族叔。”陆逐干答道。
    邵勋点了点头,又问道:“上郡鲜卑何来?”
    “本后汉白部鲜卑也。”陆逐干说道:“彼时驻牧太原,后迁徙各处。”
    “汉时就居于太原……”邵勋听了很是无语。
    “昔年拓跋力微于盛乐西郊祭天,白部贵人不愿低头,遂为会盟诸部征讨,散于各处。陆逐氏得掌四部,世居上郡。”陆逐干说道:“陆逐氏与拓跋氏势不两立,今愿奉梁王为主,异日征讨拓跋,愿为先锋。”
    “哎——”邵勋伸手止住了陆逐干。
    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你没看拓跋鲜卑第二批援军的贵人也在场么?
    征集了四千余骑南下的伊娄叱奴此时确实在场,听到陆逐干的话后,嘿然冷笑。
    盛乐祭天,祭台上有七根木牌,分别代表除拓跋氏之外的七个兄弟部族,伊娄居其一。
    拓跋十姓是一个祖先,乙旃、车焜都没资格上祭台,陆逐氏这种野狗算什么东西?
    他当然知道,白部鼎盛时实力极为强大,隐为鲜卑诸部之首,但那都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而今的白部鲜卑四散,最出名的就只有陆逐氏了,手里不过掌握着四个部落,总计数万众罢了。
    为匈奴征战至今,这四部损失也很惨重,而今能有三万人都算他们厉害。
    “什么征讨拓跋?”姚弋仲在一旁说道:“大王之敌乃刘粲,汝应尽起帐下精骑,攻打长安。”
    蒲洪嘴角忍不住抽了一下。
    他有点受不了姚弋仲了,味太大,劲太猛,要不要脸啊?
    陆逐干听了姚弋仲的话,转身对邵勋施了一礼,道:“大王,仆愿领骑三千、步卒五千南下,攻打长安。”
    “可。”邵勋赞许道。
    这些都是自带干粮,自己征发部伍,自己上阵厮杀,不要你出一分钱,完全免费——当然,世上没有真正免费的东西,南北朝时多的是自带干粮为君主打仗的人,不用君主花什么钱,代价就是默许他们土皇帝的地位。
    陆逐延有数万部众,居于上郡、雕阴之间,早年曾投刘渊,与上郡氐羌关系良好,但后来都成了匈奴政权的失意者。
    邵勋没听过后世有陆逐氏这个名号。
    鲜卑各部之中,河西的折掘、乙弗等氏族都在北魏朝廷中有一席之地,偏偏曾被拓跋力微、拓跋猗卢祖孙两代人教训过的白部鲜卑,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可见,拓跋氏对他们是比较痛恨的,必欲杀之而后快,就像他们对慕容氏动手一样。
    拓跋氏痛恨的人,本身就有统战价值,不过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挥手让陆逐干坐回去后,邵勋又看向单智、单良父子,道:“屠各氏实有亏于单氏。”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叹了口气,道:“昔年我与刘元海交好,惺惺相惜。奈何刘聪、刘粲之辈忤逆人伦、丧心病狂,弃祖训于不顾,逞凶暴于国中。”
    说到这里,他看向单智,道:“永嘉中,我自洛阳回救豫兖,过成皋时遇到过单镇西,奈何缘悭一面。他现在怎样了?”
    “已过世三年。”单智回道:“从叔临终之日,恨嫁错了女,恨刘聪言而无信,恨刘粲残暴不仁。”
    “故人渐次凋零。”邵勋感慨道:“想不想找匈奴人报仇?”
    单智一听,直接拜倒,磕头道:“请大王下令。”
    “冯翊、上郡氐羌之众,尚有尊单氏者,今可统其兵马,杀奔长安。若有战功,我又何吝雕阴太守之职?”
    “臣遵命。”单智再拜。
    “速去统御兵马。”邵勋挥了挥手,道,说完又看向陆逐干,道:“君亦当出兵。”
    “遵命。”单智、陆逐干齐声应道。
    “唔——”邵勋说完,顿了一下,问道:“而今统御氐羌自冯翊西进者何人?”
    “大王,乃部大虚除权渠。”羊曼禀道:“其人狂妄,不识天数,闻匈奴败,煽动冯翊、上郡氐羌叛乱,聚众五万,自号‘秦王’,被侯督训斥,方才自去尊号。”
    “他聚起来的兵,仍归他统领。”邵勋说道:“单氏所聚之兵,由单氏所领。”
    同时有些惊讶。
    上郡、冯翊的氐羌是真多啊。
    简单来说,这些氐羌主要分布在后世渭南、延安、铜川三地,北面的榆林一带也有,但较少。
    五万兵往往对应着二十万以上的人口,其中冯翊应该占多数,十几万的样子。
    但这三地的氐羌并未全跟着虚除氏,肯定还有没有造反的人,想想就触目惊心。
    “大王!”见邵勋不语,姚弋仲大步上前,恳切道:“臣愿率扶风羌兵八千,以攻匈奴。”
    “大王!”蒲洪上前一步,道:“臣有氐兵一万,可取刘粲头颅。”
    “大王!”鲜卑、乌桓诸部贵人亦齐齐请战。
    邵勋一见,转头看向张宾,道:“孟孙,吾帐下精兵猛将何其多也?”
    张宾亦笑,道:“大王顺天应命,远近纷纷来投,此天也。”
    邵勋大笑,道:“速为孤取长安。尔等皆当世英雄,窝在穷乡僻壤有甚意思?立下功劳之后,可随孤入洛阳、汴梁,富贵无极也。”
    ******
    梁芬抵达安定时,已经是八月初八了。
    这一天,卢水胡首领、汉梁州刺史彭天护听闻梁芬回家,亲来拜谒。
    两天后,卢水胡出动万余步骑,顺泾水而下,直趋长安。
    一路之上,遇到了好几股匈奴。
    这些人只婴城自守,不与卢水胡交战,也不听刘粲的号令东行。
    当然,东行的匈奴部落还是挺多的,主要是老屠各氏诸部,次第汇于长安左近。
    关中已是一片沸腾。
    安定、略阳、南安、扶风、新平等郡战事陡然激烈了起来。
    汉人世家大族多有杀匈奴官长反正之事,胡人亦不遑多让。
    诸郡氐、羌、巴、羯中有许多是刘粲从秦陇之地强迁过来的,当然也有主动过来的,或者居于关中几代人的,他们还是部落习性,大发男丁,十五岁以上悉数出动,拿根木矛就上了,聚集了三十多万兵(对应胡人人口超过百万),与散于各地的匈奴厮杀,真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报完仇后,再拿着侯飞虎临时散发的官身,兴高采烈地往长安聚集。
    刘粲统治下的关中,就像个火药桶一样,直接就炸了。
    当然,换个人过来统治,其实也好不到哪去。关中一百多万胡人,族属甚多,矛盾也很多,还真就是火药桶。
    邵勋提出“夷夏俱安”,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只是认清现实,知道自后汉年间埋雷后,胡人繁衍至今,数量太多了,根本杀不光,只能剿抚并用。
    而且,因为气候原因,周边还不断有部落南下、东进,还在增加胡人的总体数量……
    至八月中旬,长安外围诸县几乎已经不存在成建制的匈奴军队了,全都龟缩到了长安城内外。
    最可怕的是,就连长安城外面都不太安全,因为刘粲强迁了不少不愿服他的刺头到长安左近安置,这些人几乎全反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刘聪、刘粲、石勒、石虎乃至苻坚等辈,都喜欢把刺头部落迁到都城旁边。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
    这一天,邵勋沿着秦直道,穿越重重山岭,抵达了冯翊郡北部。
    刘粲登城眺望,泪洒衣襟。
    氐、羌、巴、羯、匈奴、鲜卑、卢水胡乃至各色说不清来源的杂胡,皆奉晋将侯飞虎之命屯于长安四面。
    而长安城内真正能战的精兵,不过六千侍卫以及三四千禁军残卒罢了。
    他的统治,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