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 第419章 铁公鸡一毛不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9章 铁公鸡一毛不拔
    天宝十年夏,方重勇携银枪孝节军抵达关中,但并未直接奔赴长安,而是屯扎在长安以西不到百里的武功县郊外,等待朝廷的旨意。
    其实军队从边疆调拨到长安,都是这个路数,不可能在朝廷毫无掌控的情况下,让军队一路长驱直入进入长安。
    万一某些人就是利欲熏心,想趁着混乱梭哈怎么办呢?所以类似制度性的预防,一直都是处于一丝不苟的执行当中。
    然而一连几天,议政堂都没有准备好银枪孝节军的封赏文书。
    一方面是对方索要的奖励数目太大,另外一方面,则是国库空虚,且原本划拨给兵部的财帛,很多都是用来应付边军了,没有为方重勇他们专门准备。
    银枪孝节军之前不显山露水的,数量不多,而且还在扩编当中,并没有引起朝野上下的注意。
    但现在不注意也不行了,这已经成为远征西域且战功赫赫的功勋部队,不好好打点是不行的。
    李适之等人不想拿钱出来,又不知道要怎么应付,这一拖就硬是拖了三天。
    最后还是基哥一道圣旨送到议政堂,让宰相们速速解决此事。至于怎么解决,他没说。不过很明显,不能从基哥掌管的太府寺拿钱,而是要走国库的渠道。
    “郑相公,此事你以为如何?”
    李适之看了一眼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工部尚书的郑叔清询问道。
    盛唐时期,只要官衔带“同中书门下”这个字样的,就是形式上的宰相。但若是不担任侍中或者中书令(分别为左相右相),那么其实只能算有名无实的“小宰相”。
    或者换个说法,这就是皇帝安插在议政堂内的工具人,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横插一杠的“搅局者”。
    事实上,郑叔清完美担当着这个职务,充分体现了“有他没他一個样”,却又不显得碍眼。
    自从当这个“小宰相”以后,郑叔清每天上班打卡,办公(读书),饮茶饮酒,下班打卡回家。
    他能休息就尽量休息,对于任何政务,都不发表反对意见。
    但郑叔清也不是完全不发表意见。说得最多的,诸如:
    “嗯,还好。”“不如交圣人定夺。”“不妨一试。”“右相说了算。”
    之类和稀泥的话,愣是没有单独处理或拍板过哪怕一件事!
    李适之这么一问,倒是问得郑叔清有些错愣。
    “右相,这件事您说了算就行,下官没有任何意见。”
    郑叔清想也没想,条件反射一般直接回了一句。
    这话让李适之听了心头火起!
    “郑相公,你也是宰相,为何事到临头就没有担当了呢!”
    脾气本就不好的李适之质问道,议政堂内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了。
    “李相公,您是右相我不是啊!
    这朝廷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是还得您来拍板定乾坤嘛,下官总不能越俎代庖的。
    您就算要我说,那我说了也不算啊。
    在其位谋其政,要是我说按照方国忠送过来的报功清单来核现兑付,朝廷也不会听我的嘛。
    下官干那种蠢事,不是让您难堪嘛。
    右相,您决定的事情,朝廷才会办理,需要下官做什么,下官照做便是。
    下官怎么说,多半不重要的,您看是这个道理吧?”
    郑叔清也不生气,笑眯眯的回答道,可谓是绵里藏针,又油滑得让人把握不住!
    “这条老狗!”
    李适之在心中大骂郑叔清无耻下流!却又拿对方一点办法都没有!
    郑叔清的意思很明白了:老子就是个透明宰相,平常啥权力也没有,说了话也不顶用。
    现在遇到大麻烦了,你们就想让老子背锅,门都没有!
    “郑相公,某听闻你与方国忠有旧。不如这次就由你代表朝廷去武功县劳军,这总该是分内的事情吧?”
    坐在李适之桌案对面的左相房琯,慢悠悠询问道。
    虽然脸上带着笑意,却是明摆着不怀好意。
    朝廷拿不出赏赐来,郑叔清去银枪孝节军大营,那是必然会灰头土脸的。
    而且,这个要求郑叔清还真不好拒绝推脱。
    因为宰相们都“很忙”,而郑叔清是最闲的,几乎可以用无所事事来形容。
    既然你最闲,那你跑跑腿,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跑腿而已嘛,都是小意思,下官今日收拾一下,明日便去。”
    郑叔清大包大揽,满不在乎的说道。
    房琯都想好了郑叔清拒绝以后要怎么说,没想到对方居然满口答应,顿时感觉像是一拳头打在上一般,几乎被憋出内伤来。
    “郑相公莫不是在说笑?”
    房琯有些不敢相信,居然有人主动跳坑。
    “右相可以当证人嘛。”
    郑叔清很是大度,甚至压根就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答应下来了。
    李适之也有点心疑,他一脸忧虑问道:
    “郑相公,这件事可不是开玩笑。朝廷是真拿不出赏赐的财帛了。今年到处都有灾荒,朝廷了不少钱,现在还在应付。
    你能说服那些丘八么?”
    “就算下官说服不了,这不是还有右相在议政堂坐镇嘛,右相总有办法的。”
    郑叔清嘿嘿笑道。
    “也罢,郑相公先去探探口风吧。”
    李适之也是被搞得头大。
    今年先是蝗灾,又是洪灾,全国很多地方都要赈灾,府库里面的绢帛与米粮都是一车一车往外面运!
    他这个宰相,也当得挺不容易的。既然郑叔清愿意去“探路”,那就先探探路再说吧。
    李适之有点后悔,安西远征军中其他各部的赏赐,朝廷已经提前兑现过了,那些部曲也都归建原本所在的节度使。
    但立功最多,出力最大的银枪孝节军却没有赏赐,一直拖到现在,国库又比较空虚。
    他想跟方重勇商量一下,要不要少发点赏赐,多给点勋官爵位得了。这个口不好开,所以必然需要一个人去试探一下口风。
    郑叔清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右相请放心。”
    郑叔清叉手行礼说道,起码样子看起来还是挺诚恳的,至于心中怎么想,那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那就麻烦郑相公当这个宣慰使,走一趟武功县了。”
    李适之微微点头,朝廷有功不赏仅仅给爵位的事情,过去也玩过很多次,不过都是针对的边军,倒也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相信这次也能圆满解决。
    ……
    武功县外神策军大营中军大帐内,方重勇正在跟朝廷此前派去西域交接那位礼部文官下棋。
    这人也不是别人,而是方重勇早年间就认识的那位“文化人”:顾况!
    因为没有后台,顾况被朝廷派去处理使团被“盗匪”团灭的事情。此后便跟着大军一路返回了关中。
    他本就是被“连升三级”而临时上位的,这次回长安后,搞不好还会升官,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说起这一路,当真是有惊无险啊,时常能听到有人被盗匪打劫的事情。”
    顾况有口无心的拱了一步卒子,一边有些后怕。
    “顾郎中可知道为何朝廷仍未让我等归建?”
    方重勇有些疑惑的问道。
    赏赐赏赐不发,又不让入长安,不许进入玄武门驻地。
    朝廷这是在搞啥?
    方重勇心中疑惑,感觉事情有些不太对劲。
    “殿下啊,下官就跟您交个底,估计就是朝廷没钱了。朝中各位相公不想发赏赐,又不知道找什么理由拖欠抵赖,所以现在还没商量出个章程来。
    您出征在外不知道,如今朝廷的税赋是越来越少了,嘿嘿!”
    顾况是个大“愤青”,对好多事情早就看不过去了!
    “噢?还有这样的事?人不是越生越多吗,难道户口还越来越少了么?”
    方重勇好奇问道。
    “殿下,这可就是您不懂了。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但交税的人是越来越少啊!这个又不矛盾。收不到税,朝廷自然没有赏赐,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呢?
    永业田分下去又收不回来,还有各种权贵和依附他们的人都不交税。
    那可不就是越来越少了嘛。”
    顾况这张臭嘴辛辣点评,毫不留情。而这些话,寻常时候可是说不得的,说了犯忌讳。
    “祖宗之法”租庸调制度,早年间的好处逐渐消失,反倒是近年来弊端开始疯狂爆发。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都在变着样从里头找漏洞牟利。
    贵族阶层不纳税只是其一,租庸调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也让很多农民变成刁民。
    他们没有不交税的权力,那就选择小户并大户,户籍账册上男人改女人,又或者挂靠在权贵名下,多的是骚操作。
    顾况都懒得去说。
    “那可就麻烦了啊。”
    方重勇长叹一声,忍不住摇头叹息。
    立下战功却无赏赐,那些骄兵悍将们是要造反的!方重勇就没见过哪个军队不论功行赏,还能战无不胜的!
    “节帅,朝廷来人了,就在大营外面。”
    封常清忽然走进帅帐,在方重勇耳边悄悄说道。
    “伱看,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你我一同去迎接朝廷的使者吧。”
    方重勇哈哈笑道,起身便走。
    众人来到大营外,就看到郑叔清孤身一人,身边连个随从都没有,完全不像是来宣读圣旨的。
    方重勇不说话,郑叔清也不说话,二人大眼瞪小眼,一大堆丘八不耐烦的在旁边围观,气氛一时间尬住了。
    好久之后,顾况这才站出来打圆场道:“郑相公,您倒是宣读圣旨啊?”
    我要是能读圣旨,现在早就抖起来了好不好!
    郑叔清在心中大骂顾况不会看人眼色。
    “郑相公一路辛劳,先入营歇息吧。”
    方重勇想到了一个可能性,面色僵硬的为郑叔清解围道。凭借以往的经验看,只要碰到老郑,就绝对不会有好事!
    他都被坑麻了!
    “好说好说,本相是有些乏了。”
    郑叔清干笑道。
    结果一听这话,人群中看热闹的何昌期,不阴不阳的大声嘀咕道:“骑马走个几十里就乏了,跟个娘们一样。”
    听了他的话,众将皆是窃笑不已,搞得一旁站着的郑叔清极为尴尬,只好装作自己耳朵已经聋了听不见。
    “郑相公这边请。”
    方重勇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假装跟郑叔清不熟。
    “好说好说。”
    郑叔清如释重负,跟在方重勇身后,走进了大营。
    他还没走远,就听到身后有银枪孝节军的将领起哄道:“郑相公,我们的粮饷在哪里,封赏在哪里呢?”
    一听这话,郑叔清立马加快了脚步,生怕那些丘八揪住自己不放,询问赏赐的事情。
    不是说不该发赏,而是朝廷现在国库空虚,是真没有钱发啊!
    来到帅帐,方重勇屏退闲杂人等,然后面色凝重看着郑叔清询问道:“有大事?”
    “唉,其实大事也算不上,就是朝廷没钱,想用一些在长安城都不好使的交子打发你们。”
    郑叔清搓了搓手,无奈叹息道,脸上愁云密布。
    李林甫遇刺后,朝廷下放了洛阳地区的交子发行权,因为朝中很多人都怀疑是李林甫强行收回河南的交子权,而惨遭暗杀。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
    然后随着李林甫遇刺,刘晏远赴河北搞“盐税试点”。在基哥的要求下,朝廷强力推行了第二版的长安交子,并以“一换五”的比例以旧换新。
    五张旧交子换一张等面额的新交子。
    由于没有准备金,新交子很快就开始迅速贬值,河西交子进一步加大了在关中市面上的占有率。
    并且币值稳定!
    李适之多次想收回河西交子的发行权,将其转移到长安印刷,然后印好后送现钞到河西,结果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实施。
    如今长安商业混乱,比方重勇离开长安那时候要严重得多。
    如果把新的长安交子当做赏赐发给银枪孝节军的丘八,搞不好……还不如暂时不发。
    那些受到愚弄,头脑发热的丘八们,在情绪激动之下会干出什么事情来,真的很难说。
    这便是郑叔清被李适之派来的主要原因。
    解释完这些事情之后,方重勇简直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别看银枪孝节军私下里已经捞够了,但那些都是不计入战功的。军功是多少,朝廷就应该给多少。
    这完全是两回事。
    在他前世,普通企业两个月不发工资员工都要闹,银枪孝节军可是走了一万里路,一去一回一年多啊!
    这赏赐是你说不发,就可以不发的?
    “将士们出生入死,走了一万里路,建功立业而归。
    朝廷难道就想说一句谢谢,然后就完事了?”
    方重勇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虽然不想这么说,但右相就是想一毛不拔。
    让我来这里,也是跟你讨价还价,免得撕破脸不好看。
    当然了,肯定不至于一点都不给,但绝对不会给太多。
    你就说怎么办吧。”
    郑叔清无奈的叹了口气。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