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 171.第155章 重拳出击(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 重拳出击(上)
    “酒泉城以西不远的嘉峪关,一定会是这次决战的地点。等这一战打完,我们去那边捡骨头都能发财,不知道会死多少人,唉!”
    享受着阿娜耶的按摩,靠在太师椅上舒服得直哼哼的方重勇,忍不住感慨说道。
    反正,嘉峪关那边不是他的舞台,方重勇已经决定在沙州躺平了。
    现在闲来无事指点江山,颇有那种上岸之人看倒霉蛋在水里挣扎的惬意。
    方重勇临阵对敌确实是个门外汉,也提不动刀,拉不开弓。他也很有自知之明,苟就苟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但是对于军略这一块,方重勇实际上已经深有感悟,可以将地形地势融入到两军对垒的兵法之中,也看得出来一些门道了。
    嘉峪关那边大概是什么地形,方重勇心里是有数的。
    一句话概括,那里就是一块上好的“埋骨之地”,真打起来,多少人命也不够去填的。
    “啧啧,好像说得跟真的一样,你又是在这说大话了。”
    阿娜耶嗤笑了一声,随即叹了口气,面色柔和下来,有些担忧的问道:“郎君不会再去了吧?不会再带兵出征了吧?”
    “那当然是不去了啊,说什么也不去了。
    就是基哥跪在我面前,我也不去了。”
    方重勇连忙摆手,大言不惭说道。
    他又不是基哥,加什么班啊。而且要加班也不是这么加的,会死人的诶!
    “不去就好,真的太危险了。河西也很久没有打得这么厉害了。
    你一天在外面打仗,我就一天睡不着。”
    阿娜耶心有余悸的说道。
    这段时间她一直提心吊胆的,好多次午夜梦回,都是梦到方重勇鲜血淋漓的跟她挥手告别。
    “河西这边还会不会打仗,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一次如果能打疼吐蕃人,那么河西大概会有很长一段的和平时光了。
    这应该不是坏事。”
    方重勇违心的安慰阿娜耶说道,嘴里没一句实话。
    很多时候,不能起到实际作用的担忧,只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国家大事这种,没必要让一个河西土妞天天忧愁。
    事实上,和方重勇说的刚刚相反。他觉得包括河西在内的所有边镇,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进入“军功内卷时代”!
    河西周边的大规模战争虽然不会更多,但小规模冲突却又完全不会停止。
    岁月静好什么的,想都别想了!
    因为随着府兵制的灭亡,募兵制的普及。朝廷的财政压力,会越来越大;与之对应的军饷赏赐,会越发越少;而养兵的费用,反而会越来越多!
    一方面长征健儿的专业水平和战斗力,会因为相关配套制度的出台而空前强大,为边将摄取军功提供客观基础;
    另外一方面,军费将会占据朝廷开支的八成以上,而且比例一定会逐年升高,上不封顶。
    如此一来,边镇将领,必须要不断挑衅周边,必须要养寇自重,才能拿到更多的军费,以及更多的补给!
    这样就要求他们有更多的军功作为撑腰的底气,来找朝廷要钱。
    不打仗,怎么立功?
    不立功,怎么好意思要钱要粮要补给?
    不杀敌如麻,又怎么升官发财?
    而且随着基哥阈值的提高,他对军功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普通的胜利,会变成基哥生活中连水都溅不起来的点缀。
    唯有灭国大胜和在从前可望不可及的位置开疆拓土,才会让基哥兴奋起来。
    由此可见,乱世的到来,大概也没差多久了。
    如果有人现在还能过安稳日子,那么多烧香拜佛感谢上天眷顾,绝对没错的。
    方重勇目光深远,凝神看着书房的房门,和慵懒的坐姿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在这时,张光晟悄然推开书房门,走进来拱手行礼道:“使君,本地大户和西域来的大胡商,联合宴请使君,还是在张氏的老宅。”
    “嗯,晚上你穿正式点,随严庄一起同去,你们跟那些人商议就行了。
    是时候给你找点正经事做了,千万不要怯场。”
    方重勇轻轻摆手,一副轻描淡写的模样。
    看到张光晟还有话要说,方重勇摇摇头道:
    “这次对阵吐蕃人,咱们进退有度,可谓是威震西域!
    那些人,是来跟咱们商量新规矩的。既然是求人,那就得有求人的样子。
    本官作为掌控着沙州兵权的人,也该有我的架子。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还当本官是摇尾乞怜的野狗呢。
    就跟他们说,本官出征刚刚返回沙州,要养养身子,不方便见客。
    有什么事情,跟你们商议也是一样,到时候把你们商量好的章程拿出来给本官看看就行了。”
    听到这话,张光晟压住心中的激动,叉手行礼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
    随后领命而去。
    等他走后,阿娜耶好奇问道:“郎君架子这么大么?好像跟你以前的办事方式完全不一样啊。”
    “要是没点傲气,人家反而不信。
    很多事就这么奇怪,你平易近人他们不信,认为礼下于人必有所图。
    只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才能显出精贵来。
    我不去才是正常的,去了反而不妥。
    辛苦了几个月,杀了那么多吐蕃人,现在便是收取胜利果实时候。
    以后的沙州军政,便是我说了算。”
    方重勇语气冷淡的说出了让阿娜耶心惊又难以置信的话。
    通过这几次出征,方重勇已经向沙州各界人士证明了自己掌控军队的能力。
    在边镇,没有军队,那就啥也没有,多少钱都是别人的。方重勇直到现在,才算是真正摆脱了“单车刺史”的尴尬,把沙州的军政民政都掌控住了。
    既然掌控了军队,那么本地大户也好,西域大胡商也好,低姿态来跟自己打交道,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没理由把这些人惯着。
    “呵呵,看不出来,你现在可真厉害了呢!”
    阿娜耶口嫌体正直一般的讽刺了一句。
    “是啊,不过那些都是些没用的。”
    方重勇变戏法一样从怀里摸出一张大纸,交给阿娜耶说道:
    “从明天开始,我要严格执行学习计划。
    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锻炼身体,不管是兵法韬略还是刀法箭法,都要跟上。
    要严格时间管理!不能虚度光阴!所有的娱乐,全部禁止!
    你要监督我,要是我违反的话,你可以拿戒尺打我掌心!”
    方重勇脸上带着一种怪异的认真,令人动容。
    “你都是刺史了,还学这些做什么……”
    阿娜耶一阵阵无语,方重勇难道还没察觉到他自己已经是个朝廷大官了么?
    “你不懂,什么东西都是虚的,财帛,官位,美人,圣眷,人脉。这些东西以后可能说没有就没有了。
    唯独自身的本事是实实在在的。
    我可以对弱者仁慈,但不能祈求强者的恩赐。
    不学习又不锻炼,怎么变强?”
    阿娜耶被这句话给镇住了,很久之后,她的目光渐渐温柔下来,主动握住方重勇的手说道:“我记住了,以后你要是偷懒,我会打你手心的哦。”
    ……
    明代以后,嘉峪关变得赫赫有名,乃是北方长城的最西端。用“天下第一关”来美誉,一点也不过分。
    不过现在的嘉峪关,并未修关城。只是在某些关键地段修了几处烽燧,多半还是汉代的遗物。
    而唐代的西北防御体系,崇尚“机动防御”,将河西走廊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
    因此嘉峪关附近的设施,多半还是服务于调兵,以及来往商贾旅客,所以还远远谈不上是“固若金汤”。
    北面的黑山和南面的文殊山,形成了一道沿着讨赖河而去的大峡谷,这也是肃州通往瓜州的主干道,最宽的地方居然有二十多里!
    黑山以北,是茫茫沙漠,要从瓜州绕路到肃州,可以走这条路。但只能用骆驼,不能用马匹,途中没有补给点,没有绿洲,多达百里的路程,可谓风险不小。
    而文殊山与南面祁连山脉之间,是容纳讨赖河的大峡谷,河流东面比西面高数十米!大峡谷宽近六百米,让人望而兴叹,这里是嘉峪关的天然防线。
    峡谷不仅高低落差大,而且还很陡峭,都是刀劈斧砍一般的悬崖,其中只有最南端的一处地势稍平。大唐在这里架设了一座木桥名为“天生桥”,只能容纳两人并排而过。
    要么走重兵把守的大峡谷,要么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生桥”。在没有建设关城的时代,怎么防守嘉峪关,无论是对东面的那一方,还是对西面的那一方来说,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唐军与吐蕃军在这个战场上已经多次交手,不管是讨赖河沿岸,还是在天生桥,双方都有短兵相接,并且互有胜负,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今日情况出现了变化,吐蕃军开始集结了!
    嘉峪关黑山东南面一处较高的山丘上,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正在带着几位军中高级将领观摩战局,全盘指挥。
    “节帅,吐蕃军这是要反客为主啊!”
    说话的这位壮汉叫马元庆,赤水军副使,在这里从军已经很多年了,比王忠嗣的资格老很多。
    他指着山丘下方唐军阵线前方的木栅栏说道。
    木栅栏前面还布置了一道拒马桩组成的阵线,用于固定军阵的基本形状,不至于被吐蕃骑兵一冲就散了。
    嘉峪关峡谷的宽度是足够数万人在此排兵布阵的,因此很考验指挥官的战术水平。
    “来多少杀多少便是了,不妨事的。”
    王忠嗣摆了摆手,淡然说道。
    他故意卖了个破绽,空出北面的沙漠地段,没有派兵防守。如果吐蕃人够聪明,一定会派兵从北面迂回,穿越百里沙漠,绕道去唐军后方,然后试图击溃唐军中军。
    而峡谷正面,将会迎来一轮又一轮血肉模糊的苦战。
    唐军虽然并不像后来的宋军那边布置“纯队”(即兵种定死不能替代,作战灵活性大打折扣),但依旧是主力分工明确,各兵种各司其职,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中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这些兵种常常一人多技,需要打什么仗就担任什么职责,士兵的战术素养非常高。
    在常规情况下,唐军在阵地战时,每当战斗展开:
    敌人在一百五十步的时候,弩兵开始射击;
    敌人在六十步的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
    敌人攻入二十步的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陌刀或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
    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
    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
    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除去装备陌刀的重步兵之外,还包括防御弓矢等远程武器的刀盾兵,与手持短兵器的轻步兵)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
    类似条例不一而足,篇幅不小。
    所以阵前如何打仗,其实章法都是固定的,基本套路就那么回事。哪怕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拿着“战术手册”依葫芦画瓢,也可以打得像模像样。
    这部分,其实并不是指挥打仗的困难所在。
    因为,沙场对阵之时,只是一般情况是这样。
    令人遗憾的是,战场上……所谓的“一般情况”其实非常少,反而是那种“非常规情况”比比皆是。
    这就跟天下没有两片树叶完全一样差不多,打仗没有定死的套路,只有木鱼脑袋顽固不化的庸将。
    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很考验指挥官的战术应变能力了。
    自己这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饭,客人喜欢什么“口味”就做什么饭,并无固定的打法,也不存在刻舟求剑的死规矩。
    王忠嗣这次排兵布阵,就完全舍弃了那些轻装步卒,也省去了大量的弓手弩手。这些弓弩一类的玩意,对付吐蕃引以为傲的重甲步兵,作用极为有限。
    在可以产生杀伤的距离内,弓弩手仅仅只能放一支箭而已,第二箭的时候吐蕃重步兵的斧头就砍到脸上了。
    王忠嗣这次是把陌刀队集中起来使用,决心先顶住,然后用轻装步兵在吐蕃军中军的位置杀出一条血路来。
    “刀盾兵稳住栅栏,不要贸然出击,吸引吐蕃军重步军来攻。待吐蕃骑兵出动后,让我们的轻骑过去用弓箭骚扰,吐蕃人没有骑射技能,吊着他们打就是了。”
    王忠嗣对马元庆说道。
    这一战的胜负手,估计就是在沙漠那边的吐蕃军身上。如果吐蕃人没有这一招,或者来晚了,那他们就等着死吧!
    唐军在文殊山以南,讨赖河东岸的悬崖峭壁上,安置了数百张床弩!到时候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将河对岸的吐蕃守军射成筛子!之后赤水军中精锐,会从天生桥飞渡讨赖河,然后从吐蕃军南面的侧翼压上!
    这支军队会直插吐蕃军中军,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
    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吐蕃军重步兵全身甲在摩擦晃荡,列队整齐朝着唐军木栅栏而来。吐蕃人似乎也不想玩什么俏的,他们似乎也看出来了唐军的计策,或许心中也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只要击穿了嘉峪关中唐军主力的阵线,那么其他唐军在各处的骚操作,都会变成无用功!
    一力降十会!
    “杀!”
    吐蕃重甲兵冲了上来,唐军陌刀以对,杀马的兵器用来杀人,双方都是卯足了力气,要置对方于死地!
    铿!
    兵戈划过盔甲的声音响彻天际,血腥的厮杀开始了。
    看到两军阵线犬牙交错,甚至吐蕃人在局部还突破了一点点,王忠嗣依然面不改色对马元庆下令道:“你现在便带着赤水军精锐,飞渡天生桥吧。”
    “得令!”
    马元庆转身便走。
    王忠嗣又转身对新上任的大斗军军使董延光说道:“你带大斗军主力,在嘉峪关北面临近沙漠处布防。切莫放进来一个吐蕃人!”
    “得令!”
    董延光也转身离去。
    王忠嗣继续站在山丘上观看,他看到了两军战线上拳拳到肉,血沫横飞。那些之前还生龙活虎的两军士卒,都纷纷倒下,又有后面的人不断补上。
    无论是谁看了都会动容,可惜没人能让他们停下来。
    慈不掌兵,莫过如是。主帅的心,从来都是最狠的,他们的心中,只有胜利二字。
    白天还有至少一章,双倍月票,都投过来吧。超过五千月票,下个月国庆期间还会爆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