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联合营vs合成营,还真被盯上了
陈钧来到台上,他先是对着台上一排首长立正敬礼,而后转过身朝着台下的众位首长敬礼。
握拳快步跑到一侧站定。
坐在最前排边缘的杨传州,则是麻溜的起身,给陈钧递过去话筒。
类似的场面经历多了。
陈钧自己都觉得他应对时,免疫力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反正这会议室灯火通明,上百双眼睛齐刷刷的盯着他,以前那种心跳加快的紧张感,已经慢慢消失。
“开始吧,就分享你带领合成一营时,最有感触的例子。”
陈焕然看到陈钧上台站定,他鼓励着说道。
“是!!”
陈钧得令,他抬头认真的回忆了下,当初一营组建时遇到的困难。
其实他都算是好的了,毕竟有前世记忆打底,进部队没几年就一直跟合成化打交道。
全陆军合成化后,一线的步兵数量极其有限,除了跟合成化打交道,也没别的单位了啊。
这也造就陈钧组建合成营,几乎是处于开卷考试的程度,不用苦思训练方向,不用整天泡在训练场啃专业。
做好统筹工作,知道怎么安排下面的干部,监督他们做好交代下去的事情就可以。
可就算是这样,也无法避免初建一营时,遇到的种种难关。
陈钧看着台下,一众首长都将目光投到他的身上,他本来是想学着刚才首长的样子,拽两句高深点的词。
奈何上来的太突然了,准备不充分。
干脆握紧话筒,声音洪亮的说道:“各位首长好,我叫陈钧,目前在摩步179旅担任一营营长。”
陈钧的自我介绍,并没有引起台下众人的意外,并且有不少人都将身躯靠在椅背上,饶有兴趣的盯着。
那姿态,似乎是很期待陈钧的分享。
“先说下我对合成化部队,最直接的认知吧,我认为一营从最初的摩步营,改编为合成营,就是完成了从人力密集型,转变到装备密集型。”
“在作战方面,合成化相比之前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战争的场面有多大,投入规模有多大。”
“战役战斗都是由营,连,排,班这些基层单位去实施,再大的战役,都要具体化到战术分队行动上。”
“合成基层单位装备型的转变,对于以往人力密集型,在作战的任务上不会有什么变化。”
“最为明显的进化到现代兵器条件下,合成化要比很多眼下的临时搭建的作战组合,少了无效冗余。”
“就拿进攻型战役举例,如果一个团要去打这场仗,让一营去打主攻,那么依照现在的作战方针,团里面就要把这次打击模块,情侦模块,保障模块全部加强给一营。”
“一旦一营进攻受挫,或者被重创,那么就相当于全团失去了战斗力。”
“因为主攻营损失的不仅仅是自身兵力,还包括了团一级的力量,这种损失就算调动二营,或者调动三营,也压根补不上去。”
“原因是技术性装备,和专业部队方面的战损,已经彻底被摧毁,造就整个团都要被浪费掉。”
“但合成营不存在这个问题,任何单位序列中只要有多个营级合成单位,一個营进攻受挫,另一个营就可以立马补上去。”
“不仅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也能满足规范化,模块化的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需要的战术单位。”
“哪怕战后重整,也更加快捷。”
陈钧分享着自己见解。
台下众人听的也是津津有味,毕竟合成化的观念又不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早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在尝试。
只不过受制于军费支出,装备型作战单位,压根组建不起来。
如今的转变,也不过是顺流而下的必然结果。
常规单位无效冗余度始终存在,这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
就比如说国庆练兵时,陈钧带领一营打215区域蓝军驻军,别看对方是五个营的兵力齐聚。
事实上,这五个营最少代表了两个团的大部分火力,一战过后,215区域蓝军惨败也直接导致后方压阵的团级单位,战斗力大打折扣。
趁着陈钧讲话歇息的空挡,台下一名大校,瞅着应该是师长,对方盯着陈钧看了一会。
他突然开口问道:“陈钧。”
“你说合成营作战效率提高,这我不持反对意见,但成模块化的营级单位,不借助组建的火力开赴战场。”
“那这样的营级单位,能禁得住损耗嘛?”
“模块化营固然有快速支援的能力,但效率,有时候并非是战场上一味追求的核心。”
“我打个比方讲,如果我要安排一个主攻营,我会把师里的师直属侦查连,防空连,电子对抗连,师炮营的一半,师后勤的一半全部加强给我的主攻营。”
“再安排一个团长或者副师,带七八个参谋驻扎到营部,以这种规模开赴战场。”
“无效冗余肯定存在。”
“但这样的主力营,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以及作战能力,是否要比你所说的模块化营,更能经得住消耗呢?”
“合成营是会因为模块化,调度速度非常快,只不过我一个主力营就能打的仗,为什么非要向战场继续投送两个,甚至三个营呢?”
这位师长询问时声音不高,但在整个会议现场静悄悄的环境中。
却也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陶军明坐在后排眺望了一眼,从背影上他没认出是谁,应该不是第一集团军的人。
要不然,单单是通过讲话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来是谁。
更何况,一个集团军的人也不会在这种场合,突然进行发问啊。
说到底还是刚才上面开会内容,再一次牵扯到要动师级单位。
导致一部分老同志心里有了情绪,故意将矛头。
对准了上台做分享的陈钧。
陶军明听得浓眉紧蹙,他有些担心陈钧没有万全的准备,从而无法应对这次的突然发难。
杨传州坐在前面,他显然也没想到,自家兄弟一个上台分享而已。
怎么还有师长级别的干部,站出来突然发难了?
这种会议,就以陈钧的级别,按说让他上台也顶多分享一些实际的经历。
压根左右不了上面的决议。
毕竟军改有专业的人员,来研发整个体系,拥有海量的研究军费。
一营能顺利成为试点,上面放任组建,那也是因为陈钧当初提交的编制细则,符合研发人员的设想。
咋还有人真的去针对一个营长?
会议室静悄悄的,台上坐着的陈焕然,沈宏伟,柴岩松三人都没吭声。
他们神情严肃的坐在那里。
似乎是没有听到刚才的那些询问般,压根不打算开口。而当事人陈钧,抬头看着询问自己的首长,他内心轻叹了一口气,刚才就感觉着情况不太对劲。
这时候上台很容易被人家给惦记上。
刚刚他还宽慰自己作为一个营长,应该不至于被师长惦记。
事实证明,还是被盯上了啊。
“首长好!!”
陈钧握着话筒平静的喊了一声。
“嗯。”
对方闻言,也只是靠在椅背上微微点头,似乎是在等待着回答。
“首长,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我能不能回答的对,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其实要说合成化营级单位,没有临时组建的营级单位,更具备战场上生存以及作战的实力。”
“这个消耗的问题,我认为不是合成化部队禁不起消耗,只要是步兵,只要是陆军,就没有经得住战场消耗的。”
“联合营固然有其厉害之处,不说开战之前的侦查,也不说对敌军掌握的情况,需要派出多少火力参战。”
“就单论双方10%的损耗对比,联合营部队损失10%,还能保持60%的战斗力。”
“合成营损失10%,恐怕连原来40%的战斗力都剩不下。”
“但首长,合成营模块化作战不是临时拼凑,而是日复一日协同作战,协同训练,一同打造出来的作战单位。”
“从国庆练兵方面就能看得出来,合成营至少可以超出联合营,三倍左右的战斗力。”
“哪怕合成营战斗力下降60%,可综合起来算的话,持续作战能力依旧在联合营能力的120%以上。”
“并且因为协同得当的缘故,合成营在损失10%战斗力的时候,在战场上所取得的战果,要比联合营损耗10%的时候,战果要大得多。”
“甚至这个时候,合成营已经可以回去轮换休整补充,因为背后还有同等规模的营。”
“可以迅速替代刚才的战损,保持同样的火力向战场推进。”
“我认为作战效率才是最关键的,能完成任务,那损失就是值得的,而联合营后续的火力投入,远远没有合成营这么方便。”
“短时间内不能完成作战任务,那就只能拿着已经具备战损的部队,继续在战场上穿插。”
陈钧回答的声音,同样很平静。
反正他也不认识这位师长,既然要论,那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论呗。
但很显然。
那位师长应该也没想到,陈钧不谈战场黏性,开口就给他谈作战效率,谈战损。
陈钧又不憨批,师级单位可是最小的战役级别单位啊。
而营级顶多算是战术级别单位。
一个师拉到战场上,派出主力营或者主力团进攻,整个师能打好几天甚至半个月都能熬得住。
跟他们拼黏性,那不是找刺激嘛?
眼瞅着会议室内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凝固。
台下更多的人,都有蠢蠢欲动的架势。
陈钧代表的是合成营,台下大多代表的可都是师级单位。
这是思想,体制,时代等等,各方面综合起来的碰撞。
就算碍于大会上的几位首长坐镇,也必然会有人继续开口询问,不会让陈钧这么轻松的驳倒他们。
就在有人要继续开口时,坐在台上的柴岩松率先鼓掌。
有战区政委牵头,谁还敢龇牙啊。
“啪啪啪”的声音,很快犹如星火燎原,响彻整个会议室。
等掌声落下。
沈宏伟面色严肃的调整了下坐姿,开口道:“陈钧。”
“到!!”
“关于一营的模块化,协同化就不用你再分享了,讲一讲组建一营时碰到的问题。”
“都有哪些棘手的方面,最难解决。”
“是,首长!!”
陈钧微微侧身敬礼,而后继续道:“一营从人力集中型转变到装备密集型,当初组建时最大的感触就是缺人。”
“缺真正能够驾驶,并且熟悉这些装备的老兵骨干,缺人缺的最狠时,全营只有一小半的战车可以投入到训练当中。”
“这是初期的问题,到了后期合训,后勤补给成为了最大的难题。”
“我们没有现代化后勤补给的经验,而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弹药对后勤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坦克还有装甲车没有油料、炮兵没有稳定炮弹供应,合训的时候,全营几乎没有办法展开真正的训练。”
“尤其是随着补给线越拉越长,后勤安全问题都无法得到保障。”
“运输公路上,稍微有个大点的弹坑,重型运输卡车就没办法通过。”
“后勤补给非常脆弱。”
“合成化单位作为攻坚型单位,主要训练方向或者是作战方向,都是在突破敌方的军事防线。”
“然后快速推进,对敌方部队进行包抄合围,但推进后的后勤就更没有办法维护了。”
“后勤补给跟不上,各种新式武器不能动用,全营只能当轻步兵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部分问题。”
“一营的编制,额外增加三个步兵加强排。”
“目的就是为了在作战之后,可以最快速度建立稳固的防线,为后方的补给人员保驾护航。”
“但这也只能稍微缓和,由于规模太大,弹药车随行带不了多少东西,只能依靠卡车不停的运输。”
“新式武器过多,弹药损耗能用海量来形容,战场局势变化又太快,经常碰到炮兵需要高爆弹,但补给只带来了烟雾弹。”
“坦克要穿甲弹,后勤只运来了榴霰弹,步兵要夜视仪电池,送来变成了热像仪电池。”
“因为后勤的问题,当初合训时,全营无论是机动能力,还是作战能力。”
“都是大打折扣,很难行成规模。”
陈钧的话。
让在场不少首长都拧眉不语。
确实啊,装备密集型的单位,目前国内还没有现代化部队后勤补给的经验。
一个营尚且如此,那一个旅呢?
难道也要像机械师那样,每天至少保证800-1000辆卡车不停的跑动嘛?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