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 明末大军阀 第22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不收哨长许明德和旗长小东子策马走在大军最前方,二人心中都很紧张,比上战场还要紧张,生怕自己哪里出了糗,坏了新军的威武。
    后营左部左总队长沈文也是脸绷得紧紧的,将鸟铳紧靠在肩头上,随着鼓点乐曲,将脚高高抬起,使劲跺下,放眼全军皆是如此,就是前面的旗长老白也是一脸肃穆,全军行进的步伐,引起大地整齐的轰响声。
    看着大军洪流滚滚而来,不说那些京师百姓,迎接的内阁首辅范复粹诸人,也是个个欢喜赞叹,皆道:“有此强军,锦州无忧矣。”
    兵部尚书陈新甲更是对青莱镇新军颇为赞赏,心想:“刘衍治军果然不凡,如此强军竟然有数万之众,此战国朝必胜,我这个兵部尚书也要走运了,也许可以接着此战之威,争一争内阁首辅之位……”
    大军来到前方,范复粹忙率众人迎上去,洪承畴也率领各镇总兵官等将领下马走来。
    范复粹先是与洪承畴相互吹捧了一番,然后便询问哪一个是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刘衍随即站了出来,向这位内阁首辅行礼,引得吴三桂等众人又是一阵羡慕和嫉妒。
    范复粹笑着赞叹了一番,摇头晃脑的说道:“旌旗猎猎,马蹄隆隆,口号军鼓响应,壮哉,我青莱镇新军,真是壮哉,我国朝大军……我,咳咳咳咳咳咳咳……壮哉……”
    内阁首辅范复粹毕竟老了,一句话没说完就连连咳嗽,不过他还是坚持歌颂完毕。
    随后,礼部的官员代表朝廷宣慰劳军,二十五万将士都有不等的赏银赏布,又再告知入援大军安排诸事。
    今日大军在京师外扎营歇息,明天崇祯帝将在大殿召见蓟辽总督洪承畴与各路总兵官,后天在城外进行阅兵,阅兵之后,各路兵马立即从阅兵场开拔,出征辽东。
    洪承畴与刘衍等各路总兵官纷纷领命,各路明军的扎营地点,就在安定门与德胜门附近,都在北京城的北城外。
    刘衍所部被安置在德胜门外五里处,刘衍带着一队护卫巡视了营地周边,望着不远处巍峨的城墙,自己也是神游北京城。
    话说永乐大帝迁都北京之后,就在北京驻扎了七十二个卫,合称为京卫。
    京卫在京城各有营地,如安定门内驻扎武德卫营,后来讹变为五道营胡同,阜成门内驻扎济州卫营,后来讹变为机织卫胡同,京军三大营的大教场设在德胜门外和安定门外。
    到了万历年间,由于战事频繁,京营的官员建议将教场改设在城内以利安全,于是位于宣武门外,但还是在南城之内开设了新教场。虽然教场占地庞大,不过京师百姓,还是习惯将新教场称为小教场,原教场称为大教场。
    二十五万出征大军自然不可能进入京城扎营,只能驻扎在大教场附近,也是再好不过了。
    待到各路大军的营垒陆续成型,刘衍等各路总兵官便聚集到了中军大营内。
    此时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来到营中,与蓟辽总督洪承畴走在营中谈笑风生。
    二人看到陆续赶来的各路总兵官,便招呼众人过来,刘衍也随着众人来到近前。
    陈新甲最关注刘衍,以浓厚的川音问道:“此次各路大军出师二十五万余,听闻刘总兵麾下,就有新军悍卒八万八千余?”
    刘衍抱拳说道:“启禀本兵,正是。”
    陈新甲拈须微笑:“王师兵甲坚利,锐往可乘,此次出征辽东,当大获捷胜。”
    刘衍慨然说道:“奴贼精锐不可小视,此番也必然是倾国而来。不过我军乃是捍卫国土、抗击外寇,大军士气自然高涨,此番锦州之战,我军定给奴贼以沉重打击!”
    刘衍话中之意,陈新甲了然于心,不由大喜,笑道:“好,有刘总兵此言足矣。刘总兵只管安心,尽力与诸位将军在督臣麾下征战,至于后方粮秣辎重,本兵定为王师源源不断供给,断不使将士饥寒。”
    虽然有了陈新甲的保证,不过刘衍和洪承畴心中还是很担忧,此时却不好说什么。
    此时陈新甲不断对刘衍嘘寒问暖,对大军在烈日行军下表示担忧辛苦与慰问,还问军中可备有行军散等诸如治暑解秽药物?
    刘衍则言为国效力不辞辛苦,药物之事,军中虽然略有储存,但是却并不多,如果兵部愿意提供,自然是再好不过。
    陈新甲随即答应为刘衍和各路总兵官筹集部分药物。
    众人纷纷抱拳感谢。
    第三百一十七章 检阅与召见(一)
    当日傍晚时分,兵部和户部征召的大批民夫陆续抵达了京郊,为了此战的顺利,保证大军的钱粮补给,兵部和户部征召了六十多万民夫,分布在从京师到山海关,再到宁远城沿途各处。而从宁远城到锦州前线的这段距离,则需要由明军各部自己运送了。
    第二天上午,刘衍仔细装扮好,穿好精良甲胄,系上大红披风,但是佩刀却没有带,跨上战马,带着一队护卫来到了中军大营。
    此时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密云镇总兵官唐通、蓟州镇总兵官白广恩、东协总兵官曹变蛟、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宁远镇总兵官吴三桂、山西总兵李辅明、援剿总兵官左光先全都披挂齐全,正在中军大帐内激动的寒暄着,看得出来众的激动之情,就连马绍愉、张若麒这两个监军的脸上也是笑开了花。
    洪承畴此时身穿大红袍,满面春风的与众人说着什么,看到刘衍到来,便热情的招呼道:“刘总兵快来,一会儿便要入宫面圣了。”
    “是。”
    刘衍也是第一次要面见崇祯帝,这个历史上有名的悲情皇帝,心中说不激动那是假的。与众人寒暄了几句之后,刘衍便与杨国柱、王朴、曹变蛟、李辅明几人站在了一起。
    此时杨国柱凑过来低声说道:“刘总兵,此番你率部八万多人驰援,虽然是好事,但是以一镇统军八、九万,太过显眼了。要不是如今天下大乱,估计朝中那些御史,以及兵部的那些人早就扑过来弹劾你了。所以到了宫中面圣,刘总兵要小心应答,不要给自己惹麻烦。”
    刘衍心中感动,抱拳说道:“我明白了,谢杨总兵提点。”
    转眼到了午时初刻,宫内来人,宣洪承畴等众人进京,众人由德胜门进京,随行各部护卫也一同进京。
    从德胜门大街一路到皇城的北安门前面,街头巷尾布满了簇拥围观的人群。他们都向众人热情欢呼着,刘衍看着京城百姓也是不断招手。
    很快众人到了皇城外,众将的护卫都留在了外面,由专人招待,却是不得进入皇城之内。众人也全都没有携带兵器,在一众宦官的检查之后,便随领路太监进入了皇城,却是转了个圈,来到紫禁城南面的承天门(后世的天安门)外,由此进入宫城之内。
    此时有宦官过来宣读崇祯帝的特旨殊荣,洪承畴率领众将可在宫城走廊广场策马而行,以此来彰显对众人的恩宠。当然,众人到了太和殿前就不行了。
    此时赴宴的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太和殿广场上,眩目的苎丝服摆云集。有相识的官将,不断与洪承畴、马绍愉、张若麒打招呼,然后陆续进入太和殿内。而刘衍等总兵官却要崇祯帝宣旨召唤,方在万众瞩目下进入太和殿内。
    此时文武百官己全部进入太和殿内,殿外只剩下密密的金吾护卫士兵,还有教坊司的乐队舞者。又有五品以下的官员,他们酒尊食桌,则位于太和殿的东西二廊上。
    到了午时末刻,崇祯帝的銮驾自右顺门至奉天门丹陛,刘衍等人听到殿内大乐作响,鸣鞭声起,纷纷看了过去。
    又听鸿胪寺的官员领着百官赞拜,随后教坊司舞者纷纷进入,一奏上万寿之曲,二奏仰天恩之曲,三奏感地德之曲,四奏民乐生之曲,五奏感皇恩之曲。
    几爵酒后。太和殿内舞止,乐止,杨国柱曾入宫面过圣,有过经验,便小声对刘衍说道:“应该快到咱们了。”
    果然不久之后,武乐大作,教坊司奏起了平定天下之曲,太和殿内一波波声音传出:“陛下有旨:宣总兵杨国柱、刘衍、吴三桂、曹变蛟、王朴……诸人进殿。”
    刘衍等人都急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甲,然后个个都是昂首挺胸,自台阶进入太和殿内。
    一进入太和殿,就见无数的目光投来,刘衍双目一扫,就见雄伟的太和殿上,整齐摆满了一席席酒案,上面都有精美的酒器餐具,边上坐满了文武百官,所有人目不斜视,只以眼角余光瞟着刘衍众人。
    在太和殿两侧靠边处,摆着密密的麾、柷、笙、箎等乐器,又有众多的教坊司乐师们专致奏乐。
    “这皇宫内的大宴,果然威武整肃,不同凡响。远不是后世那些有钱人的所谓酒会能相比的!”
    崇祯帝高居御筵之上,见出征众将列队进来,不由将目光投了过来,在众人身上扫了一遍之后,便停在洪承畴,以及其身旁的刘衍、吴三桂二人的身上。
    此时刘衍等武将在鸿胪寺官赞引下三呼万岁,崇祯皇帝道:“众卿请起,平身赐坐。”
    刘衍等人在内官指引下,到了自己案前坐下,文左武右,皆是最靠近皇帝的桌案,果然大宴壮行,待遇就是不一样。
    这时舞士三十二人进入殿内,他们皆左手执干,右手秉戚,分为四行,每行八人。在乐章相印下,舞作发扬蹈厉,坐作击剌之状,又有舞师二人,执旌以引之,作平定天下之舞。
    乐止,崇祯帝高声说道:“王师出征,北定辽东,今有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密云镇总兵官唐通、蓟州镇总兵官白广恩、东协总兵官曹变蛟、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宁远镇总兵官吴三桂、山西总兵李辅明出兵五千、援剿总兵官左光先、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出征平虏,忠勇可嘉,奋不惜身,定然捷报归来,自此东事无忧!”
    随后崇祯帝举起御杯:“众卿、众将请满饮此杯,为我大明贺。”
    文官以内阁首辅范复粹为首,武将以蓟辽总督洪承畴为首,所有人都起身高声道:“为我大明贺。”
    众人皆尽一饮而尽。
    崇祯皇帝喝了酒,兴奋之下,原本有些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红潮,此时教坊司跪奏抚安四夷之舞,有教坊司舞士十六人进入太和殿,内中东夷四人、西戎四人、南蛮四人、北狄四人,又有舞师二人、执幢以引之。
    舞中,宏伟的乐章响起:“小将军,大明君。定宇寰,圣恩宽,掌江山。东虏西戎,北狄南蛮。手高擎,宝贝盘,殿前欢。五云宫阙连霄汉,金光明照眼。玉沟金水声潺潺,頫囟观,趋跄看。仪銮严肃百千般,威人心胆寒……吾皇万寿安,过门子,定宇寰,定宇寰。掌江山,抚百蛮,讴歌拜舞仰祝赞,万万年,帝业安!”
    舞曲中,崇祯帝不住点头,心驰神往,显是想象大明在自己手上中兴,江山帝业万万年,抚安四夷的盛况。
    舞毕乐止,崇祯帝的脸上挂着笑意,目光扫过刘衍等人,高声道:“来人,取金碗来,朕要亲自给出征众将赐饮壮行。”
    很快,一众内官取来许多个金碗,崇祯皇帝亲自给洪承畴、刘衍、吴三桂等每人手中一个金碗,并且亲自为众人倒酒。
    洪承畴、刘衍等人心中激动,一一接过御碗,高高举起。
    崇祯帝看向众人,眼中满是期盼之意,他说道:“锦州之战,关乎我皇明国运,能否重挫东奴,就在此战。望众将士恪尽忠义,勿负朕望。”
    “臣等定尽心戮力,恪尽忠义,奋勇杀贼,以报国恩!”
    崇祯皇帝欣慰地道:“好,有众将此言,朕就安心了。”
    此后殿内气氛热烈,以内阁众人为首,祝捷声音不断,崇祯皇帝也高兴地接受了百官的不断敬酒。
    一连到了第六爵酒,教坊司跪奏九奏驾六龙之曲,方才大宴膳成。光禄司官撤御案,群臣皆出席北向立,鞠躬四拜,鸣鞭响,大乐起,崇祯帝驾出,百官以次出。
    不过洪承畴、刘衍、吴三桂等人没有出宫,因为崇祯帝又下了旨意,召监军及出征众将西苑小宴。
    刘衍等人在内官指引下,在一个偏殿换了便服,刘衍穿上自己的蟒袍,随后内官带着,来到了翠华园。
    此时大太监王承恩、监军张若麒和马绍愉等人早到了一步,又有兵部尚书陈新甲,陪在崇祯皇帝身旁。
    崇祯帝也换了皇帝常服,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戴翼善冠。他现在有三十多岁了,看起来却象四、五十一样,双鬓花白,脸上带着不正常的苍白。不过此时神情兴奋,脸上有一些正常人的血色。
    园中也摆下了一些席位,每桌都是四样小菜,糙米饭,连皇帝的案桌上也是一样。
    洪承畴、王朴、杨国柱、张若麒等人见状,脸上都是感慨哽咽的神情,连道皇上俭朴,如此亏待自己,看得臣下等心如刀割。看他们未必没有表演的成份在内,只有王承恩脸上真切的痛惜。
    刘衍知道王承恩对崇祯帝的感情很不一般,崇祯帝对王承恩,潜意识中未必没有父兄之觉,二人情份极不简单,在皇家来说,这是颇为难得的。
    对于崇祯皇帝的俭朴,刘衍也是心下叹息,贵为一国之尊,还能始终过这样的日子,的确是难能可贵。
    不过刘衍更多的是在感叹崇祯帝的生不逢时,并不像洪承畴等人那般做作。
    看到众人的神情,崇祯帝只是摆摆手,说道:“财政入不敷出,朕不带头节俭,国家何以周转?”
    接着崇祯帝又看向刘衍,笑道:“朕早听闻卢督臣和洪督臣提起过,刘总兵不但打仗、练兵厉害,而且也是生财有道,此次驰援也带来了八万余精锐新军,实乃国之干城。只是这生财之道,不知可否教教朕?”
    众人都笑起来,刘衍心中一惊,不过看向崇祯帝那迫切的神情,便稍稍松了一口气,沉吟了半晌,说道:“那微臣就斗胆为陛下献策,只是言语不到之处,还请陛下恕罪。”
    “朕说了,言之无罪!”
    刘衍说道:“陛下,如今我大明之财力,有九成是士绅、官员、商人、皇族、勋贵等拥有的,国朝厚恩,他们纳的税却非常少,几乎只占朝廷岁入的一成。”
    “而我大明有九成人口都是普通百姓,他们占的财力却只有一成,却要缴纳朝廷岁入的九成!”
    听到这里,崇祯帝摇头叹息,他本是极聪明之人,若生在太平盛世,怕嘉靖帝都斗他不过,又哪不知刘衍意思?不过崇祯皇帝决意做圣明之君,圣明之君靠谁捧,文人。
    国家财政掌握在谁手里?很大部分是文人,从他们手上收税?现在怕要高皇帝在世吧。以当年显皇帝之能,最后都不得不尽罢税使,还一年又一年被人拿出来说事。
    不说别的,在座众人,崇祯帝能从陈新甲、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的头上收到钱吗?
    刘衍见状便知道结果,说道:“臣之所以能有钱粮练兵,全完就是在青莱镇推行了新政,商贾要交商税,士绅要清查田亩、如实纳税,就连臣麾下的将领也要老老实实的缴纳赋税,再加上臣鼓励商业、工坊等,也是经历了层层阻挠才有了今日新军之强盛,其中艰辛,现在每每想来,也是心中惊骇!”
    如此,刘衍能在小范围内,依靠新军的强悍力推新政,可是崇祯帝却没办法在朝廷内推行,否则以朝中文官势力的盘根错节,崇祯帝的皇位就坐不稳了。
    最终崇祯帝叹息一声,不谈此事。
    第三百一十八章 检阅与召见(二)
    崇祯帝不再询问钱粮事,而是开始进入主题。此时召众人来,主要是谈锦州之战的总体战略事宜。
    此时有兵部尚书陈新甲、蓟辽总督洪承畴二人在,刘衍等一众总兵官是插不上话的,于是都闭口不言,看着陈新甲与洪承畴针锋相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