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1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至身边有人,尤其是最能从根本上解释的人。
    朱雄英抬头看向太子,也是没有想到太子的反应竟然是这样,完全觉得这事可以聊对吧。
    朱元璋也是意外,怎么觉得太子比他还大方。这种事是可以大方的吗?
    不过,朱元璋别管心里怎么想,必须是支持儿子的,他们家以后就是太子说了算,谁也不许无视太子。
    “至儿说,人的身体不到一定年纪其实没有长好,孙医女和何太医也是这样说的,因而叮嘱我不可操之过急,须得静心养性到了年纪才好......在此之前,就算成了亲,也要保持距离。”纵然太子再大方,并不代表朱雄英可以一样那么大方。好在有些话就算没有说出口,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那就挺好!
    朱元璋明显一愣,“要是过早呢?”
    不怪朱元璋有此一问,在一般的记忆里,都是早生早育,越早越好。
    “伤身。”朱雄英答之,随之道:“至儿这些年让何太医收集了不少早育的人,发现夭折的孩子特别多。而且十八岁过后生育的女子死亡的现象要少得多。反倒是十三四岁嫁人生子的女子,多数早逝。”
    没办法,朱至做事向来周全,何柳既然跟着她出门,没有道理她不让他闲来多办点事,比如这早婚早育对人身体的影响,以及寿命。
    朱元璋本来想说朱至莫不是乱说的,结果还有例子?
    “我怎么觉得至儿早就等着了?”朱元璋第一时间道破心中的感觉,朱雄英不得不帮着朱至解释一二道:“皇爷爷,至儿是有心人,她做什么事都只是想让大明更好。”
    对此朱元璋就不得不说了,“我什么时候怀疑过至儿的用心?”
    这也是实话。
    朱元璋知道朱至想让大明更好,为此不惜多方谋划。
    好些事其实朱元璋根本想不到,朱至都早早准备好了。
    朱雄英一听朱元璋没有怪罪的意思,心下松一口气。
    “他们找了多少人证明?”朱元璋末了不忘问上一句。
    朱雄英自知朱元璋问的是什么,赶紧接上话道:“自北平而起,直到回应天,好几万人。”
    要用事实证明,自然要多多益善。
    在多数人的证明下,才能够坐实事实。
    朱元璋看向太子道:“你看看,你看看至儿。你说咱们是不是自小就被这孩子骗了?她怕是早就打定某些主意了,就等着我们上钩。”
    太子一笑道:“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都是父皇教得好。”
    对的,在太子看来,不管是朱雄英或是朱至,他们能长得这般好,事事出彩,朱元璋功不可没。
    果然,朱元璋听了这话立刻笑了,骄傲的昂起头道:“那是自然。”
    朱雄英对此一笑,朱元璋其实是很喜欢看到他们表现出色的。
    “啊,让至儿把这些年出门得的东西全都给我送一份。”高兴归高兴,不过朱元璋必须在跟朱至讨讨东西。
    “所有的东西?”朱雄英听出朱元璋话外之意,不甚确定的问。
    朱元璋肯定点头道:“对,所有东西。一样样让她整理好了,别管是跟大明有没有关系的,都给我送过来。”
    要求有点高了是吧。朱雄英就得帮忙问上一句了,“要是至儿自己都没整理好的呢?”
    啊,朱元璋多少还是讲点理的,不能把朱至往死巷子里赶。
    “什么时候她整理出来就让她什么时候给我送过来。”朱元璋如是接话,朱雄英立刻松一口气。
    然而朱元璋却微侧过头道:“我怎么觉得这能让至儿钻空子?”
    一片静默,确实是可以。但是朱元璋有办法吗?
    没有整理出来的,确定能送到朱元璋手里?
    “伤身的事不能做,不管是你还是至儿。你们可是大明的未来,别贪一响之欢,最后把自己伤了。”朱元璋显得有些忧心的叮嘱朱雄英一句,生怕朱雄英被人迷惑了。
    话音刚落下,朱雄英感受到太子落在她他身上那警告的目光。
    啊,对,太子可是知道朱雄英的盘算。
    “爷爷放心,孙儿明白来日方长的道理。”朱雄英又不傻,至于连这点都忍不住?
    若是连这点都等不到,或是控制不住自己,那才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太子相对满意儿子回答,不过,太子得言归正传,“汤家那里?”
    “我跟你伯父说。”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将事情揽过来,怎么说亲事是他们两个定下来的,就算要聊,肯定也是要跟信国公聊,毕竟汤家上下除了信国公,朱元璋也不需要跟谁交代!
    太子继续道:“婚期?”
    “按你说的。咱们至儿巴不得把人生大事解决了,日后便无后顾之忧,挺好的,想得通透。我们当长辈的既要用人,就得利落的帮她解决问题。正好,我让钦天监也选了你登基的日子,一个月后,五月二十六日,你登基,半个月后,六月十一,至儿出嫁,甚好。”朱元璋算着日子,越算心里越是高兴,喜上眉梢。
    听着登基两个字,太子终是唤道:“父皇。”
    “三请三辞的戏码完成了,接下来就别再揪着同样的话题不放。就这么定了。正好,北元来人了,咱们也该给他们准备准备,也让北元的人知道我们的大明如何上下一心。”朱元璋拍板定下此事,不容任何人再道其他意见。
    太子纵然是有千言万语,最终也拿了朱元璋没有半点办法,唯有乖乖的配合。
    可是,于朱雄英来说,自家皇爷爷是真要退位,让他爹登基了?
    饶是跟着太子退出去,朱雄英没能忍住问,“爹,爷爷是不是太急了?”
    太子拧着眉头,他能劝的话早就劝过了,朱元璋听不进去他能怎么办。
    “办好你的事。”太子叮嘱朱雄英,他们大人的事就不劳朱雄英操心了,先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吧。
    “北元要是知道爷爷退位,您登基,他们要是能按捺得住才怪。所以,怪不得爷爷想趁早让至儿成亲。”朱雄英乖乖应着是,却又分析起眼前的局势,很是以为朱元璋怕是早算计好一切。怪不得会答应北元入应天。
    太子眼中闪过一些迷茫,随后化作坚定道:“北元,他们敢来,只管放马过来。”
    显然对于一直想再夺江山的北元,太子也是颇为不满的,早就想好好的收拾他们了。
    可是大明朝刚刚一统,天下不定,百废待兴,比起和北元一决高下,还是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建设大明朝上更好。
    这些年,大明朝就算没有完全缓过来,缓得好多了,故而此时的北元若是以为自己得了好机会对大明动手,他们不来也就罢了,但凡敢来,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相较于大明朝几乎达成共识的等着北元动手,北元使臣们连见都见不到朱雄英,心里也是急得不行。
    多种办法都试过后,依然是行不通,终于有人想起秦王妃了。
    反躬自问,秦王妃是恨北元的。哪怕那是自己的国,自己愿意为之付出所有的国,当她绞尽脑汁在大明想为北元争取更多的利,打听更多消息,只为让北元可以卷土重来,可他们却视自己为叛徒,更有甚者不惜杀她以振军心。
    凭什么他们要这样的待她,明明她一片忠心,明明这么多年以来,她真真切切为北元谋划,不过是因为她中了旁人的算计,以至于也让北元陷入僵局。难道他们觉得秦王妃不羞愧?
    多少回秦王妃也曾想过,或许她该以死谢罪,若不是她的消息有误,怎么会让北元损失惨重?
    正是因为这样的种种,秦王妃却更想能够有机会挽回北元遭受的损失。
    秦王妃从来都坚信一点,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她一定会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好。
    可秦王妃有这个自信,并不代表北元上下愿意给她一个机会。
    “怎么?你们还记得我?”秦王妃回想曾经的种种,虽然见了北元使臣,可心如死灰的人面对故乡的来人,她既觉得熟悉又陌生。但,有些话却控制不住的脱口而出。
    “郡主说的哪里话,北元上下无人不记得郡主是为我北元而嫁入大明。”为首的一个身着蒙古服饰的男人,面带笑容的迎向秦王妃,只为了表明他们对秦王妃的惦记。
    “是吗?我记得多年前在北元,大明要送我归北元,当时有人不顾一切的来杀我。”秦王妃自己亲自经历的一切,难道有谁以为她会忘得一干二净了?
    果不其然,听着秦王妃的话,前来的北元人都面色一僵。
    真真是过不去的坎啊!
    他们要不是也记得这件事,怎么可能进了北元多日都不来找秦王妃。
    当年出了那样的事,谁都清楚秦王妃自此跟他们北元是完全决裂,这些年秦王妃再没有给北元传递过消息,同样,北元也不再跟秦王妃打听大明的消息。心照不宣的撕破脸皮,其实也该继续保持下去。
    不过,让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北元竟然还会有再求秦王妃的一天。
    所以说,人啊,凡事切不可做得太过,自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王妃,当年的事都是误会。”这种时候自该死不承认,哪怕在他们面前的秦王妃不会相信。
    “误会吗?那如果我告诉你们,当年救我的人是大明的安和郡主。如今逼得你们不得不来求我这颗其实早被你们舍弃的棋子的人是大明的太孙。你们该是什么反应?”误会不误会,秦王妃既然不傻,断不可能听他们几句辩解就信了。
    但是,当年她能活下来多亏谁,秦王妃可以据实相告,同时也不妨告诉他们,他们现在的所有反应都在朱雄英的算计之中,所以,他们是否觉得自己还有继续解释下去的必要?
    北元的使臣怎么也是没有想到秦王妃会说出这样的话,震惊的抬起头。
    “不可思议吧?”秦王妃看着他们的反应,已然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多么可笑,明明她说的句句是真,怎么就没有人愿意相信她说的话了呢?
    “不必想着来找我帮你们什么,我不可能帮得上你们。毕竟我是什么人,这些年大明上下都清楚着,正是因为如此,大明能留着我一条命,让我活到现在,我该感谢他们了。相比我的族人巴不得我死的事实,大明在明知道我是探子的情况下能容我活着,算是我的福气是不是?”此刻的秦王妃都不想跟他们再绕弯子,且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她的位置,她在大明算是什么。
    “郡主毕竟在大明经营多年,或许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我们此番前来是为打听大明的虚实,大明执意不肯见我们,我们也闹不清楚大明如今发展得如何,回去无法交代。”有求于人的人,才不会被秦王妃几句话打发了。
    可是,听着这话,秦王妃道:“打听虚实?如果你们只是想知道北元是否应该进军北平,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回去告诉我们的大汗,让他们收手,不要再想跟大明打。我们不出手也就罢了,若是出手,只会中了大明的计。”
    纵然秦王妃被国家所弃,总还是念着国家,可惜,她这一番话未必有用,没有人会当一回事。
    果不其然,随着秦王妃的话音落下,一个个看着秦王妃的眼神透着谴责,似乎完全没有想到秦王妃那么帮着大明说话,简直已然是站在大明的一边了啊。
    “郡主,纵然我们有对不起郡主的地方,郡主也不该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听听这不认同的语气,不知道的人怕是要以为秦王妃说了什么罪大恶极的话。
    可是,秦王妃单纯就是陈述一个事实。
    “就是,大明的那些老将都老了,能打仗可没有几个。听说早些年魏国公徐达命悬一线,好不容易才救回来,此后却只能在家静养。我们的敌人从来都是魏国公徐达而已,旁的人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听听这自视甚高,目空一切的语气,秦王妃心里何尝不急。
    再急,她也清楚的知道没有用,他们不相信她,他们就算是要她帮忙,却也是从骨子里认定她早已背叛北元。
    “既然你们如此自信,何必再入大明,直接发兵就是,更无须在意见不见得到大明的皇帝。”秦王妃气一个个自视甚高,偏又没有半点办法,受不了的怼上一句,就为了让人他们可以好好的正视自己。
    果然,被秦王妃怼个正着的人,没敢吱声。
    秦王妃冷笑的道:“看来我们北元不是没有聪明人,不像你们一个个自以为天下无敌。”
    “郡主,您是忘了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人吗?我们是不败的战神。”一看秦王妃十分不屑于他们,马上有人提醒秦王妃别忘记自己的出身,他们可是成吉思汗之后。这一位带他们南征北战,为他们北元抢战无数的城池和土地,带着他们蒙古人创造前所未有的辉煌。
    祖先可以做到的事,相信他们,他们也一定可以做到。
    秦王妃嗤笑一声,“你们有什么资格提起成吉思汗?好好的天下不正是葬送在你们的手里,到最后只能将我送出来和亲?你们如果真有本事,就不必在怀疑我背叛之后,依然在我面前伏低做小。”
    对的,他们看清自己现在是什么样吗?
    分明是求人,却又只能隐忍着心中的不喜,拼命想从秦王妃嘴里得到关于大明的消息,或者借助秦王妃和大明的人接触上,从对方那里打听消息。
    “好了,那些你们自己跟自己喊的话,不用再特意告诉我,我不想听。如果你们只是来告诉我,你们相信我一心为北元,那就回去跟我们的陛下说,别再想着进攻大明了,大明不对我们动手,我们休养生息为重。将来也可以以逸待劳对付大明。”秦王妃看着眼前的使臣们,劝说无用,越看越觉得心烦,只想赶紧将人打发了去。
    一个个都能感受到秦王妃脸上的不耐烦,可是,却有人一针见血的指道:“郡主当知,如果可以我们也不想战,然为了我们的族人,我们不战不行。”
    此话道出了他们的辛酸,草原之地虽然可牧马养牛羊,但秦王妃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人民过得有多苦。
    中原之地,地大物广,可以为他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地方,也能让他们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才是他们一直不放弃攻占中原之地的原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