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 第748章 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土豆,来到大唐三年后,终于由朝廷下令开始在长安所辖的23个县进行推广。
    之所以三年之后才进行推广,一方面是土豆的种子太少,不满足推广的条件,另一个方面则是秦浩跟云烨的建议,毕竟农作物的种子是有可能会出现退化的,老百姓的抗风险能力实在是太差了,万一土豆在一两代之后,出现了种子退化,到了老百姓手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对老百姓是一种伤害,对朝廷的信誉更是无可挽回的损害。
    幸运的是,云烨背包里带来的那些土豆不知道是不是经过了虫洞后发生变异,基因变得稳定,经过三年的培育后,种子居然没有产生变化,就连一起带来的辣椒、玉米也是如此,这也让秦浩跟云烨松了口气。
    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无可避免的都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信任问题。
    官府推广土豆,可老百姓却觉得,这肯定是官府在吹牛皮,什么亩产五十石,说谎也不打草稿,真有那么高产的粮食,那些世家大族怎么不见种?
    不少县在推广土豆时,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任由县令把嘴皮子都磨破了,那些老百姓都不愿意种。
    对此,李世民也很是头疼,他不是不能强行下令,让老百姓种植土豆,只是这样一来,难免会损害朝廷的形象,至于向那些世家大族低头?李世民恨不得杀他们的头。
    土豆之所以推广不顺,说到底还是世家大族在背后作祟。
    表面上看,这些世家大族拥有许多土豆,粮食增产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好事,可实际上,却是恰恰相反,粮食增产反倒是不利于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地位。
    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来说,最好的状态是,老百姓拼死拼活一年到头就混个饿不死的状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指望世家大族的老爷们偶尔发发善心,能让他们吃顿饱饭。
    要是遇到灾年,这些世家大族就更开心了,老百姓受了灾,活不下去了,才会把土地低价卖给他们,才会借高利贷,才会卖儿卖女给他们当奴隶。
    老百姓都吃饱了,世家大族还怎么称霸一方?就得让他们饿着。
    这些世家大族其实早就知道土豆亩产惊人了,可他们就是不种,或者是偷偷的种,同时还在私底下散播谣言,说土豆有毒,朝廷这是在坑农。
    “岂有此理,简直是岂有此理!”
    兴平县令下到地方宣传土豆,结果却被一群老百姓给打了,腿都给打折了,差点没当场打死,李世民气得脸都绿了。
    杜如晦小心翼翼的提醒:“陛下,他们就是想要激化矛盾,这个时候还需谨慎行事。”
    “嗯,杜爱卿言之有理,现在最紧要的是如何让老百姓相信朝廷。”李世民虽然生气,但并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
    对于老百姓来说,朝廷官员那是外人,世家大族才是世代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很多都还是一个姓氏,哪有相信外人不相信“亲人”的道理?
    朝廷如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一直是个千古难题,大多数时候,需要几代人的时间,朝廷才能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而唐朝创立也才十几年时间,老百姓没有归属感也是很正常的。
    李世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一万年太久,他只争朝夕。
    等房玄龄跟杜如晦走后,李世民忽然心中一动。
    “朕记得,马上书院就该月考了吧?”
    “传朕旨意,这个月的月考,加一道题,让书院学生写一篇如何推广土豆的文章。”
    “诺。”
    “慢,国子监跟弘文馆也安排一次月考。”
    “诺。”
    很快,传旨的太监就到了书院,对此李纲颇有些不满,等到太监走后,忍不住抱怨道。
    “这朝堂上那些治世能臣都弄不明白的事情,这些孩子能有什么主意。”
    秦浩安抚道:“或许陛下也只是想听听学生们的意见,而且书院中不少都是平民弟子,他们更了解普通百姓的想法,说不定真有什么好法子呢?”
    毕竟是皇帝的旨意,李纲也不敢明着抗旨,最终还是临时在月考试卷中加了这一道题。
    月考对于书院学生们来说,早已轻车熟路,丝毫没人察觉到其中的某道题出自大唐皇帝之手。
    考完之后,书院的学生们就迎来了两天的假期,不少学生结伴出游,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然而,同一时间,太极殿中,气氛却十分压抑。
    李世民一张张的翻看着玉山书院学生的卷子,让他意外的是,有不少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看起来还真不错,比如一位平民子弟作答的是,可以收买走村串巷的货郎,让他们对土豆进行宣传,渐渐影响老百姓对土豆的接受程度。
    即便是一些李世民觉得没什么效果的方案,至少玉山书院的学生整体的思路是清晰的。
    至于国子监跟弘文馆那些学生的卷子,除了一些夸夸其谈的说教,完全没有实际落实的方案,李世民脸色阴沉的瞪着下面跪着的国子监祭酒跟弘文馆大学士。
    “这就是你们教的学生,看看他们的卷子,只知夸夸其谈,毫无施政方略,你们就是如此为国育才的?”
    国子监祭酒跟弘文馆大学士匍伏在地上直打哆嗦。
    “臣有罪!”
    李世民一听更加气愤,狠狠一拍桌案:“有罪,你们当然有罪,朝廷了那么多钱,投入了那么多精力,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朝廷的?”
    “这些是玉山书院学子的答案,很多还只是刚刚入学不到三个月,你们给朕睁大眼睛,看看这些学生是如何作答的!”
    国子监祭酒跟弘文馆大学士拿起来一看,顿时羞愧不已。
    “哼,现在知道羞愧了,早干嘛去了,国子监跟弘文馆若是再这么下去,朕看就没有继续开下去的必要了,耗费国帑,养的却是一帮废物!”
    “臣知罪,请陛下责罚!”
    “说这些没用,下去之后好好想想,该怎么改,实在不行可以去玉山书院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教学生的!”
    “诺。”国子监祭酒跟弘文馆大学士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也只能先把这关给过了再说,否则,李世民要真把两个部门给撤销了,不仅他们的政治前途没了,还有可能会被记载进史书里,这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等二人走后,李世民拿起一份试卷,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去,把杜如晦、房玄龄叫来。”
    “诺。”
    没多久,杜如晦跟房玄龄就急匆匆来到太极殿。
    “爱卿无需多礼,赐座。”
    李世民态度和蔼的将二人招至面前,然后将那份试卷递到二人面前。
    杜如晦跟房玄龄对视一眼,随即低头看向李世民手指的地方。
    “杜爱卿,房爱卿,你们觉得此计可行否?”
    “陛下,此计是何人所献?”杜如晦跟房玄龄满脸惊讶的问。
    李世民却卖了个关子,哈哈一笑:“你们先说此计如何?”
    “或可一试。”
    “好,那便试上一试!”
    李世民直接大手一挥,顺带把试卷又重新收了回去,从此,一个叫做马周的年轻人,正式进入李世民的视野,虽然此时他还只是刚刚进入玉山书院三个月的学生。
    很快,长安下辖的各个县,出现了不少行脚商人,这些商人走村串巷,大肆收购一种叫做土豆的粮食,价格是小麦的两倍。
    一开始,老百姓还以为这又是官府耍的把戏,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可是,当他们看到有人拿一个个圆溜溜跟牛粪蛋似的东西,卖了大把铜钱,立马就有人上心了。
    “娃他爹,眼瞅着这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要不咱们还是种些土豆吧,我都打听过了,长安县跟万年县那边有几个庄子,两年前就开始种了,亩产有五十石呢,现在又有商人高价收,咱们种个十几亩,别说温饱了,说不定还能攒下钱,给老大说个媳妇儿。”
    “哼,就你聪明,这土豆要是亩产真这么高,怎么还会有行脚商人高价收购?”
    “物以稀为贵嘛,就是要趁着现在种的人不多,咱们种了,才能挣钱,要不然等大家都种了,价钱自然就贱了,再说了,也不是让你把所有地都种土豆,可以先种个十几亩嘛,另外的咱们还是种麦子。”
    “娃他爹,你还犹豫个啥?就现在这么种麦子,咱家啥时候能翻身?再差还能差到哪去?”
    “行,回头我去官府问问,这土豆到底咋种,只要这玩意能亩产个五六石,咱家也能混个温饱。”
    随着消息越传越广,很快原本无人问津的土豆,推广起来阻力也没那么大了,长安下辖的23个县里,基本都有人开始种植土豆。
    这玩意就像是洪水,只要撕开一道口子,就防不住了。
    任凭那些世家大族如何阻拦,在利益的趋势下,总有那么一批胆子大的人愿意冒险尝试。
    李世民看着各个县呈报上来的土豆推广情况,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不错,这个马周还真有点鬼主意。”
    杜如晦跟房玄龄对视一眼,暗暗将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三个月时间悄然而逝,趁着冬季来临之前,最早种土豆的那波农户,也到了收成的时刻。
    不少农户在挥出锄头的那一刻,心里其实还是比较忐忑的,这玩意埋在土里,谁知道究竟种出来是个什么样子。
    可是,随着一颗颗圆溜溜的土黄色物体从土里被刨出来,周围看热闹的乡亲们都傻眼了。
    “就这么一株,结了这么多果子?”
    “这怕不是得有好几斤吧?”
    “我的天,该不会真的有亩产五十石的粮食吧?”
    伴随着乡亲们的惊呼,来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
    “老刘头,别愣着啊,赶紧挖,看看是不是只有这一株结这么多。”
    然而,下一株被挖出来,又是大丰收,各种大大小小的果子挂得满满当当。
    “这玩意能吃吗?该不会有毒吧?”
    “你管它能不能吃呢,这玩意有行脚商收,卖给他们就是了。”
    “我听说这玩意卖得还不便宜呢,是麦子的两倍,这下子老刘头要发财了。”
    “唉,早知道我也跟着种了。”
    千金难买早知道,眼看着就要进入冬季,土里什么都种不活了,只有最早一批种土豆的赶上了时候。
    既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特别是小农经济环境下的封建社会,谁家出点什么事,基本上十里八乡都知道了。
    之前种了土豆的农户,一下子就成了村子里羡慕的对象。
    特别是有些种得多的,亩产五十石,种个十亩,那就是五百石啊,五百石粮食在古代是个什么概念?哪个普通农户家能存下这么多粮食,那就是妥妥的大户。
    一时间,之前那些很久不曾走动的亲戚开始频繁串门,家里有男丁的,只要是过了十二岁,上门说亲的媒婆都快把门槛给踏破了。
    到了冬季,农村里基本就没有别的事情干了,闲着也是闲着,坐在一起总得聊些什么,于是,这些最先种植土豆的“大户”就成了众人的焦点。
    从未享受过如此待遇的农户,一个个顿觉扬眉吐气,曾几何时他们也能享受这样众星捧月的滋味?
    而另外一边,那些世家大族也是后悔不已,早知道压不住,他们就不跟朝廷较劲了,现在不仅惹得朝廷不快,村里那些苦哈哈见了他们也都是一副仇人的嘴脸,两边都得罪了。
    “爹,要不咱们也跟着种土豆吧?”
    “种吧种吧,等来年把一半地都拿来种土豆。”
    “爹,才一半?要不全都种吧,那土豆亩产五十石呢,麦子才几石,差着十倍呢。”
    “愚蠢,都这么想,明年肯定都是种土豆的,到时候那些商人还会这么高价收吗?物以稀为贵,咱家没必要跟那些苦哈哈一样冒险。”
    不管那些世家大族怎么想,这一年,土豆算是在大唐逐步推广开来。
    伴随着第一场大雪的来临,也预示着贞观五年正在逐步接近。(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