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 第578章 雪域,柱爷来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堆国力进雪域,玉柱就待在西安不挪窝了。
    别的事情,玉柱都懒得管。惟独,每天入仓的军粮,全部都要一一过秤。
    玉柱划下了一条红线,短少的粮食,若是超过百分之三,不管是谁,都要掉脑袋。
    为什么是百分之三呢?
    唉,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各地的度量衡,没有完全统一,必然会有误差。
    玉柱一个劲的要粮食,老皇帝在尽量满足的同时,又派了个老冤家来协助玉柱。
    正蓝旗满洲都统延信,带着索伦兵和热河兵,抵达了西安。
    延信是老八的人,他和玉柱,久有旧怨。
    又过了几天,镶白旗蒙古都统、护军统领法喇,领着直隶的绿营兵,到了西安。
    法喇,也是老八的人,只是,他没有得罪过玉柱罢了。
    玉柱坐在公事厅里,掐指一算,整个西征大军里,可谓是八爷党云集啊。
    从老十四开始,延信、宗查布、法喇等等,十几个八爷党的人。
    由此事反推回去,老十四确实是个怂包。
    想当年,老十四手握十几万精锐边军,却碍于年羹尧卡脖子,而不敢起兵,最后被老四整得死去活来。
    要知道,当年的老十四,手里可是捏着大半个火器营呢。
    年羹尧手底下的陕甘绿营兵再厉害,手上也没有多少火器。
    不客气的说,火器营集中几百门火炮,在西安城下狂轰滥炸,年羹尧根本就守不住。
    老十四是老皇帝的亲儿子,他只要胆子够大,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肯定追随者众。
    玉柱终究不是皇子,大义名分上,差得太远了。
    就算是老皇帝现在驾崩了,除了六千新军之外,没人会跟着玉柱冒险。
    又过了几天,玉柱借着主帅的权力,把老十四和年羹尧一起支去了西宁。
    反正吧,要从青海进兵雪域,只能在西宁囤粮。
    按照玉柱的想法,为了防备准噶尔人的半道劫粮,就要利用兵力雄厚的优势,沿途建设十几个大兵站。
    每个兵站,驻军一万,囤粮十几万石。
    即使是准噶尔人来了,只守不攻,也足够守到援军赶到。
    这种搞法,看似异常呆板。实际上,有针对性的克制了,准噶尔人机动力强的优势。
    没办法,准噶尔人的骆驼多,打不过了,就往沙漠里一钻,清军只能望沙兴叹。
    建立兵站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怕被攻破了一处兵站,整个前线大军,也不至于饿死。
    这便是风险分摊的好办法,绝不把鸡蛋,全都搁到一只篮子里。
    玉柱用兵,不喜欢搞出奇制胜的小把戏,一向都爱用阳谋,硬是逼迫敌军就范。
    上次,在准噶尔盆地那里,玉柱就待在轮台老县城里,始终不挪窝了,逼着策妄阿拉布坦,必须带兵主动进攻。
    说白了,玉柱的搞法,都摊开在了阳光下。噶尔丹策零和大策凌敦多布,看得很明白,却又无可奈何。
    在玉柱的命令下,从西宁,一直到唐古拉山山脚下,沿途设立了十几个兵站。
    兵站的建设图纸,都是玉柱亲手画出来的。
    挖沟,垒墙,引水,拒马桩,囤粮食的高台,等防御用的设施,样样齐全。
    唐古拉山口,终年积雪,很不容易驻守。
    准噶尔人,兵力严重不足,只能依旧占据着进雪域的要道,严密把守着那曲的喀喇乌苏河。
    光看平面图,肯定看不懂,为何年羹尧会败于喀喇乌苏河的北岸。
    实际上,过了唐古拉山口后,进雪域只有一条道可走,必须渡过喀喇乌苏河,由那曲的年前唐拉山口打进去。
    这个时代的年前唐拉山,即后世的念青唐古拉山。
    那曲山口和喀喇乌苏河,外加年前唐拉山,是喇萨的天然屏障。
    此地一旦被攻破,喇萨将无天险可守了。
    这就类似于,剑阁若是丢了,成都肯定守不住,性质是一样的。
    等兵站的建设,大致成形后,玉柱亲率五万主力兵马,从西安出发,浩浩荡荡的杀向了那曲。
    玉柱抵达了西宁后,当即召集重将开会。
    这一次的与会者,除了老十四之外,就是延信、年羹尧、宗查布和法喇,个个都是朝廷重臣。
    老皇帝也挺有意思的,在玉柱的身边,竟然安排了四个老八的人,他也不怕这些人暗中坏事么?
    在场的都是明白人,玉柱也懒得绕弯子了,开门见山的说:“本帅要在西宁督粮,大家都商议一下,派谁为前锋主将呢?”
    好家伙,老十四和年羹尧,原本以为,他们都没啥机会抢功了。
    谁曾想,玉柱竟然想留守西宁,这么一来,谁当前锋,谁就有希望获得平定雪域的奇功啊!
    “大帅,末将愿为前锋。”老十四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
    年羹尧很不想争,但是,他是败军之将,若是不争这个前锋主将,就要一直背着处分打仗了。
    “禀玉帅,末将愿立军令状,拿不下那曲,提头来见。”年羹尧还是颇有些胆气的,敢于豁命来拼。
    玉柱故意看着老十四,那意思是说,年羹尧都梭哈了,你不会怂包了吧?
    老十四被玉柱盯的不好意思了,怒道:“大帅,不如让末将和年亮工,一起当前锋吧?谁先拿下那曲,谁才有资格进兵喇萨。”
    嗯哼,玉柱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当即下令,老十四和年羹尧,各率两万兵马,一起进攻那曲。
    军中无戏言,话已经出了口,再无反悔之理。
    老十四和年羹尧,只得领了军令,然后各自行动了。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老皇帝的本意,并不想让他继续立下奇功。
    说白了,玉柱真的带兵拿下了雪域,那就是功高莫赏了!
    凯旋之日,就是玉柱被冷冻之时。
    所以呢,玉柱故意安排了双保险,让年羹尧和老十四一起担任前锋。
    这么做的缺点是,事权并未统一,很容易出乱子。
    优点也很明显,不管是年羹尧,还是老十四中了埋伏,都有人就近接应。
    哪怕是粮食被偷袭了,两军合在一处,一天只吃一顿饭,也可以熬到援军来救。
    曾国藩对付长毛的战术,就六个字:打呆仗,结硬寨。
    玉柱对付准噶尔人,就七个字:堆国力,可攻可守。
    商议妥当之后,老十四和年羹尧,就开始各自行动了。
    等老十四和年羹尧都走了后,玉柱不慌不忙的带兵从西宁出发。
    沿途之上,玉柱还是老办法,用茶砖、丝绸、银子和棉布等草原上的紧缺物资,换取蒙古人的牛、羊和马,并诱惑青海蒙古各个小部落的人,加入抢劫的队伍。
    玉柱的心态异常端正,一点也不着急,沿途之上,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亲自检查各地兵站的建设。
    只要发现不足的地方,玉柱都要下令,马上整改。
    每一个兵站,既是援兵地,又是粮食囤积点,一路延伸至那曲的喀喇乌苏河畔。
    只是,玉柱也没有想到,噶尔丹策零早就盯上了他。
    怎么说呢,不管是大策凌敦多布,还是噶尔丹策零,都看穿了玉柱的阳谋。
    说白了,若是任由玉柱继续玩下去,那曲肯定是守不住的。
    准噶尔人,本质上是游牧民族,主食虽然是青稞饼,但是,农业技术依旧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水平上,粮食产量极低。
    另外,雪域地区的人口太少了,高原地区的粮食产量,原本就很低。
    长期和清军对峙下去,最先吃不消的,肯定是准噶尔人。
    所以,大策凌墩多布和噶尔丹仔细的商议之后,决定由噶尔丹策零,负责骚扰清军的后勤补给线。
    但是,玉柱创造性的整出了兵站的名堂之后,噶尔丹策零当即傻了眼。
    没错,玉柱采取的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策略,利用雄厚的国力,拖死准军和雪域军。
    廉颇守了几年,为啥赵王要换掉他,让赵括速战速决呢?
    根子问题,还是秦赵对峙了几年,赵国境内的田地,都快荒芜了。
    说白了,就是彼此堆国力,赵国先玩不起了!
    玉柱搞的兵站制度,看似处处分兵,很是笨拙。
    实际上,兵力原本不足的准噶尔人,处于处处皆可进攻,却处处没把握拿下的尴尬境地。
    想想看,一万人驻守的兵站,只要不主动出击的中了埋伏的硬拼消耗。
    再怎么说,歼敌一千,准噶尔人总会自损八百的。
    堆国力,不丢人。王翦灭楚,靠的就是堆国力。
    六十万大军的重压之下,楚军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相反,轻兵冒进,中了埋伏,吃了大败仗,那才是丢人!
    清军的哨探,一般远出百里侦察敌情。
    可是,噶尔丹策零非常之狡猾,他带着兵马,一直缀在两百里开外,默默的等待着偷袭的好时机。
    实际上,噶尔丹策零也猜到了玉柱的心思。
    一言以蔽之,玉柱搞了这么多实力雄厚的沿途兵站,不就是想引他上勾么?
    玉柱都带兵到了唐古拉山口了,还没见噶尔丹策零,有任何的动静。
    “呵呵,噶尔丹策零,是想等我军全部进入山区之后,再动手了吧?”玉柱笑眯眯的问周荃。
    周荃摇了摇头,提醒说:“拿下多少兵站,都不如击败咱们,并砍下您的脑袋,更容易动摇军心。”
    “哈哈,想要我的脑袋,那就拭目以待吧。”
    玉柱微微一笑,噶尔丹策零果然是一代枭雄呢,狡猾大大滴。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