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康熙 - 第570章 卡脖子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柱当即起了怜香惜玉之心,小声说:“汗阿玛,这三个嘴贱的丫头,我见犹怜,不如就饶了她们一条狗命吧。”
    “嚯,你倒是个情种啊!”老皇帝瞥了眼玉柱,又瞅了瞅那三个嘴欠的宫女,忽然想起了啥,就信口道,“要不,这三个该死的,就都交给你来管教了?”
    玉柱大喜过望,乐滋滋的跪下说:“多谢汗阿玛恩赏,臣儿一定会狠狠的管教她们的。”
    此前,老皇帝也赏过宫女给玉柱,玉柱安排她们去了庆府那边。
    这一次,老皇帝赐下的三胞胎宫女,玉柱索性带回了隆府。
    等玉柱回府之后,秀云这才发觉,府里又多了三个皇帝赏的女人。
    内阁,位于皇宫的东华门内,计有四殿两阁。
    如今的内阁,共有六名大学士,即文华殿大学士嵩祝和萧永藻,武英殿大学士马齐,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和王掞,及东阁大学士玉柱。
    大学士们的地位,从文华殿到东阁,由高到低,玉柱正好是资历最浅的那个大学士。
    在内阁之中,每位大学士都占据了一殿或一阁,这就比六部尚书或是南书房行走,要体面得多了。
    凌晨,玉柱从秀云的被窝钻了出来,洗漱完毕,用罢早膳后,便出门进宫了。
    门前的胡同里,玉柱的仪仗队伍,一字排开。
    也许是老皇帝觉得亏欠了玉柱,特许他可以坐八抬大轿。
    这可是极为难得的殊荣了。
    要知道,就算是首席满洲大学士嵩祝,也只能坐四抬小轿。
    玉柱缓步走下台阶之时,就见仪仗的最前方,马上的甲士分别提着两只大灯笼,左侧的灯笼上书一行黑体篆书:东阁大学士玉,右侧的灯笼则为奉恩镇国公玉。
    够了,这两样东西,足以显摆出体面的身份了!
    除此之外,玉柱还是第一个赏戴双眼花翎的东阁大学士。
    按照大清会典的规矩,奉恩镇国公,又称镇国公,入八分,属于宗室爵里的第五等,已经很高了。
    说句心里话,老皇帝虽然拿掉了玉柱的兵权,却也没有太过于亏待他。
    一般来说,新进的东阁大学士,是没资格管部的。
    不管部的大学士,也就是个空架子的相国罢了,被人尊称为中堂,多少有些不太自在。
    玉柱身为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不仅是货真价实的玉中堂,还是名正言顺的大清财神爷。
    伺候玉柱的小太监秦定,见玉柱出来了,随即凑过来,毕恭毕敬的扎下千,脆声道:“小的叩请中堂大安!”
    “叩请中堂大安!”整个仪仗队伍的人,全都跟着扎千请安。
    “罢了。”
    “嗻。”
    等玉柱在八抬大轿内坐定之后,小太监严林大声喝道:“起轿!”
    照道理,玉柱属于是满洲亲贵,应该走西华门进宫。
    但是,从西华门到东阁,要绕很大一圈路,玉柱索性吩咐了下去,就去东华门。
    玉柱的做官原则一向是,大事都听老皇帝的,小事他不怕惹麻烦。
    老皇帝连招呼都没打一个,就拿掉了玉柱的兵权,玉柱连半个字都没吭,更别提反对了。
    既然,老皇帝要搞权力平衡,玉柱就都由着他去了。
    反正吧,隆科多还是九门提督,这就说明,老皇帝只是出于皇帝的本能,想削减一下玉柱的影响力而已,并没有想对玉柱动手的心思。
    毕竟,玉柱所立下的军功,实在是太吓人了,属于是康熙晚年首屈一指的奇功了。
    啥叫位极人臣?
    玉柱的仪仗大队伍出了胡同,上了大街之后,一路畅通无阻。
    沿途之上,遇见的所有官员们,无一例外,全都退避于街道两旁,必须让玉柱的队伍先走。
    等玉柱抵达了东华门外时,刚刚落轿,李光地的队伍就来了。
    玉柱赶紧站到一旁,让李光地先走。
    谁料,李光地下轿之后,经过玉柱身边的时候,竟然停下了脚步,笑眯眯的说:“老夫万万没有想到啊,昔有甘罗十二岁拜相,今有玔卿位列相国之班,英雄固然出于少年啊。”
    “座师大人当面,门生安敢以相国自居?”玉柱长揖行礼,对李光地格外的尊敬。
    这年头,极其讲究尊师重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乃是古训也!
    李光地满意的看着玉柱,轻声笑道:“玔卿,且随老夫一起入宫吧?”
    玉柱心想,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下,他和李光地走到一起,老皇帝会怎么看他?
    “多谢座师大人的抬举,门生还是随后入宫吧?”玉柱再次长揖到地。
    李光地深深的看了眼玉柱,嗯,打了天大的胜仗,却知道收敛,绝不敢放肆,当年他没有看走眼呐!
    等李光地的身影,消失在了东华门里,玉柱这才重新迈开四方步,朝着宫门前走去。
    “请玉中堂大安!”
    “拜见玉相国。”
    以前,经常有人称玉柱为“小中堂”,那不过是讨好性质的尊称罢了。
    如今的玉柱,却已是货真价实的中堂大人了。
    康熙朝的南书房,顶多是个顾问咨询机构,毕竟不是雍正朝的军机处,内阁依旧掌握了极大的权势。
    尤其是,玉柱还兼任着户部尚书,更是实权在握的大学士。
    进宫之后,玉柱打破了常规,并没有去拜见其余的几位大学士,而是径直来到了协和门的南侧,也就是他的地盘,东阁。
    协和门,前明和顺治朝前期,称为左顺门。
    因三大殿失火,殃及了左顺门,也跟着烧了个精光。等重建之时,顺治帝索性将左顺门,改为协和门。
    前明嘉靖朝初年,因为大礼议之争,闹出了“血溅左顺门”的大事件。
    “中堂玉大人到!”
    “中堂玉大人到!”
    守门的侍卫,隔着老远看见玉柱来了,随即大声通禀了进去。
    一时间,阁内办公的官员们,纷纷跑了出来,毕恭毕敬的迎接顶头上司的到来。
    “请玉中堂大安。”
    “拜见中堂玉大人。”
    “叩见中堂大人。”
    在本朝,虽然亲王礼绝百僚,但是,中堂毕竟更有实权。
    这年头,掌握了实权的,才是真正的大爷。
    “罢了。”玉柱含笑摆手,叫大家都起来了。
    东阁内,玉柱有专用的公事厅,这就比南书房,强得多了。
    已经升任内阁侍读学士的文德纳,亲自替玉柱沏好了茶,捧到了他的手边。
    “中堂,请用茶。”文德纳一直是玉柱的贴身大秘,他的称呼又和旁人迥然不同了。
    文德纳嘴里的中堂,故意没带姓,于亲切之中,带着浓浓的尊重之意。
    玉柱接过茶盏,小饮了一口,信口问文德纳:“今日有何日程?”
    文德纳哈着腰,小声说:“回中堂,乾清宫里已经传下话来,命中堂您参与每日的御门听政。”
    “哦,知道了。”玉柱看了看室内的座钟,嗯,时辰尚早,不急。
    明朝的内阁,厉害之处就在于,阁臣们先看奏折,再写票拟,递给皇帝处置。
    大明的皇帝,除了朱重八的精力格外旺盛之外,大多不堪批阅奏折的重负,所以,让司礼监代行了批红的皇权。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没死之前,他就是大清朝实质上的皇帝兼首相,大权一人独揽。
    顺治亲政后,一直和议政处,也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做斗争。
    到了本朝,自从南书房设立之后,内阁、南书房,一起分薄了议政处的实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说白了,康熙朝的相权,已经一分为了三。
    但是,内阁的大学士依旧掌握着票拟的实权。只不过,恰好和明朝反了过来,皇帝先看各地的奏折,再酌情交给内阁去票拟。
    不过,玉柱并不在乎,内阁有无实权。反正吧,他在内阁,其实就是混日子的。
    尼玛,不到三十岁的宰相,若是在内阁里抓权的话,将来还得了?
    到了御门听政之时,玉柱从东阁里走了出来,沿着三大殿的宫墙外头,穿过景运门,站到了乾清门前。
    玉柱担任领班御前大臣多年,他对宫里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
    只是,等玉柱站到了乾清门里时,却赫然发觉,参加御门听政的大学士之中,只有他、嵩祝和萧永藻在场,居然没有马齐、王掞和李光地。
    人在庙堂之上,谁露面,谁不露面,都蕴藏着巨大的玄机。
    比如说,老皇帝最重视的御门听政,竟然少了三个大学士。这就说明,有人很可能失了宠,内阁只怕要改组了呀。
    玉柱仔细的一想,嗯,历史上的李光地,在当了二十几年宰相之后,也快要寿终正寝了吧?
    马齐和老八的关系不清不楚,第一次罢相之后,圣宠就大不如前了
    只是,王掞其实是老皇帝晚年最信任的宰相之一,他怎么没来呢?
    今天的御门听政,管部的阿哥只来了老四和老十四,玉柱的位置正好排在臣工这一侧的第三位。
    老四盯着玉柱顶戴上的双眼花翎,看得有些出神。
    唉,若是玉柱继续执掌西北的兵权,该多好啊!
    老四已经知道了一些深宫里的内幕,心里一片凉嗖嗖的。
    (PS:今天的第二更送上了,第三更正在码,票票有点少啊。我没空码字的时候,再多票,也只能看着干瞪眼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