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 第1336章 再换一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江府。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今平江府苏州作为陪都、辅都,其繁华程度并不逊于临安府杭州。
    从春秋时建城以来,苏州城的位置一直就没有变过。虽历千年,依旧屹立在太湖之滨、大运河畔。
    苏州本就是东南大都会,丝织、造纸、造船等手工业发达。宋建炎南渡之后,本有意建都于此,并计划把内城改为皇宫,但不久后还是选择了杭州。
    因此,平江府的府衙规模十分宏大。
    府衙是宫城格局,分为大厅、公干、后宅、郡圃四个部分。
    闻云孙到任数日,连大厅都没能够逛完。
    而唐军在圌山攻破张世杰的防线以后,已火速反攻镇江。就在闻云孙到苏州的当日,镇江以南的丹阳县望风而降。
    唐军与苏州之间,已经只隔着一个常州了。
    闻云孙急命平江军诸将支援常州,由朱华、尹玉、张全三名都统领兵沿运河而上。
    却没想到,这边军队才离开苏州北上,次日便得到了临安的旨意。
    “除闻云孙知平江府事,擢知临安府事,即日领平江军退守杭州,钦哉。”
    “臣谢陛下隆恩。”闻云孙领了旨意,却是问道:“却不知接下来由何人镇守平江府?”
    “我就是个传旨的,如何知晓这些?这便请闻相公动身吧?”
    “今我已令诸部援常州,不如先待守住常州……”
    “闻相公,朝廷可是命你即日退守。”
    闻云孙只觉苦涩。
    他甚至没有骂朝廷朝令夕改,因为知道局势恶化太快,许多事,朝廷也是无可奈何。
    但既已把部将派出去,他便不打算辜负他们,于是平生初次违背了朝廷的旨意。
    “在将士们进入常州之前,我不走。”
    闻云孙说罢,行了一礼,继续到堂上督运粮草。
    而将士们的消息也没有让他等太久,仅仅在两日之后,战报便已传来。
    “报!”
    浑身是血的士卒匆匆赶进了平江府衙,拜倒在闻云孙面前。
    “报……”
    闻云孙见他说不出话来,表情便浮出悲色,问道:“败了?”
    “败了,我们才过无锡县,常州城就已经被唐军夺下了。朱将军行军到了虞桥,被唐军击溃,溃军冲乱了我们的船队,将军下令撤退。退到无锡县外,遇到张全的渡船。有士卒想扒渡船,张全下令斩断他们的手指,都淹死了……”
    说到这里,那士卒大哭起来。
    闻云孙便知这是尹玉麾下士卒,亲手扶了他起来,问道:“之后呢?”
    “将军只好组织残兵抵抗唐军,张全却一箭不发就逃跑了。将军遂命我回来报信,请知府一定要严惩张全!”
    闻云孙却还没得到张全的战报,想来其只怕是率领部下逃到太湖了。
    没过多久,却又有士卒跑来报信,说朱华、尹玉已相继投降了唐军……
    ~~
    临安。
    当陈宜中不再提迁都一事,谢道清终于召群臣内引奏对了。
    “禀太后,张世杰、闻云孙已退回了临安。”
    “好,好。”
    谢道清喃喃了两声。
    殿中群臣不由面面相觑,不明白太后为什么还称好。苏州既然丢了,临安以北几乎就没有屏障了。
    比如,嘉兴府并不是战略要地,且李瑕本就出身于秀州李氏,还能指望嘉兴能挡住叛军几天不成?
    其实谢道清根本就没在思考这些,双目无神地道:“好,真是忠臣……召见吧。”
    事到如今,还不逃的确实都是大宋的忠臣了。何况当此危急之际,已只有这两名重臣愿意拱卫临安。
    待闻云孙、张世杰入殿,谢道清便赞赏地点了点头,道:“两位爱卿奔波辛苦,忠心可昭,当得重用……左相以为该如何敕封两位爱卿。”
    没想到,陈宜中却是不答,而是上前一步,道:“臣请太后以大宋社稷为念,先遣大将护送皇子南下,如此,臣等方可于临安与叛军背水一战。”
    谢道清愣住了。
    她没想到陈宜中竟敢不回答她的问题,且还要再次逼迫于她。
    然而,与此同时,殿中诸臣也已纷纷请旨。
    “臣等,请太后以社稷为念,遣皇子南下!”
    “你们……”
    谢道清看着群臣,希望能找到反对此事的人。
    她目光落在谢堂身上。
    谢堂显然是想反对的,只是眼见重臣意见一致,张了张嘴之后却没有说话,最后竟还与群臣一起跪伏于地。
    不一会儿之后,殿上唯有闻云孙、张世杰还站着,因为刚回临安而显得有些迷茫。
    谢道清不由对他们寄予厚望。
    她方才还想封赏他们……
    “臣请太后以社稷为念,遣皇子南下。”
    张世杰先开口表了态。
    其后,闻云孙略略犹豫,做了同样的表态。
    “请太后遣皇子南下……”
    ~~
    一场内引奏对之后,谢道清留谢堂议事,开口便叱道:“一直以来不是你说的吗?要提防这些臣子行废立之事。”
    “太后息怒。既然群情汹涌,答应他们又有何妨?以免到时投降,有人跳出来反对。”
    “可若是李瑕因此而迁怒老身又如何?”
    谢堂道:“侄儿方才忽然想到,若真有群臣拥皇子南下,李瑕方知赵氏犹有民心,越不敢对太后不利。”
    谢道清一听,又觉有道理。
    她于是再次被说服了。
    而还需要她定夺的国事已经越来越少。
    ~~
    高长寿取常州之后,稍做整备便继续南下,时宋军已弃守平江府,其后嘉兴府归降。
    唐军行军的速度甚至于赶不上宋军弃城、投降的速度。
    于是,没能在苏州多停留,高长寿便继续南下,在八月初三,兵抵临安,在城北四十里的皋亭山驻兵。
    “宋廷还未迁都。”
    “想必是要投降了。”
    “也好。”
    高长寿点点头,继续抬着望筒看向远处的城池。
    他曾来过临安,那年是随李瑕从开封归来,可到了临安之后便一直在被陷害、追杀,只能躲在租赁来的宅子中。
    因此他没怎么见识过临安的繁华,却已深切体会到宋廷的腐朽。
    回首往事,谁又能想到当年那个差点死在临安的逃犯,如今能领兵前来灭宋?
    “陛下不希望战事拖太久。”高长寿回过神来,道:“接受宋廷的投降,从此四海一统是最好的……传信给宋廷,命他们派使臣来投降。”
    “喏。”
    这边才传出命令。
    不多时,便有士卒来报。
    “宋丞相陈宜中代宋廷投降,请到军中拜见大帅。”
    “允,让他在日暮之前抵达。”
    “喏。”
    高长寿踱了几步,下令道:“且不急于攻城,待本帅见过陈宜中再谈。”
    “大帅,宋廷虽未迁都,却很可能转移皇子宗室。”
    “他们可能早便转移了,便是此时才走,由钱塘江顺江入海,你拦得住吗?”高长寿道:“不必再吓唬他们,等他们投降吧。”
    “是。”
    高长寿遂就在大帐中闭目养神,等待陈宜中前来。
    天色一点点暗下去,营中点起了火光。
    高长寿睁开眼,有些讶异,问道:“陈宜中没来?”
    “禀大帅,并无赵宋使者出城前来。”
    高长寿愣了愣,想了一会儿,对宋廷这一番行事实在是想不通。
    他喃喃道:“既不迁都,也不投降,说好了又不来,为何呢?”
    ~~
    “太后,不好了!陈宜中逃了!”
    “什么?”
    谢道清吃惊不小,惊慌起身。
    “他怎么可以逃了?”
    虽然说好了送走皇子之后,朝堂上下便可抱必死的决心背水一战。然而唐大军一到皋亭山,百官中根本就没几个人真敢出战。
    事已至此,还未逃走的官员,几乎已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谢道清是看陈宜中没逃,遂把请降的重担交给了这位宰执。
    原本答应得好好的,不想,临到头了竟能出这般变故。
    “左相人呢?!还不快把他找回来!”
    “回太后,左相本已穿戴了官袍,准备出城见唐军统帅,许是事到临头怕了。没有如约前往,入夜后便乘船离开,眼下只怕已经到海上了……”
    谢道清听了几乎要晕过去。
    “怎么办?怎么办?唐军是否会以为老身投降之意不诚?”
    心中喃喃着,她好不容易才镇定下来,吩咐道:“快!去找谢堂前来,快去。”
    ……
    谢堂连夜赶到宫城,一听谢道清所言,当即吓了一跳。
    “太后要我到唐军军中请降?我……我岂能代表赵氏社稷?”
    “你如何不能?!”谢道清大怒,“你乃老身的侄儿,大宋的两浙镇抚使。”
    “可我不是宰执。”谢堂连忙摇头,道:“如此大事,自是要宰执出面。”
    “那便封你为宰执。”
    谢堂愈发害怕,既不愿去唐军军中,又害怕当了出头鸟,缩头道:“我不擅语言,难担大任。”
    “难道我堂堂大宋,连个敢使敌营的忠臣都找不出吗?!”
    谢堂心念一动,连忙道:“禀太后,臣以为有更适合当任宰执的人选。”
    谢道清愣了愣。
    她不曾想到,仅在这短短数日之内,朝廷竟还需要再换一任宰相。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